司法认知偏差与量化裁判中的锚定效应

被引:32
作者
杨彪
机构
[1] 中山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司法认知偏差; 量化裁判; 锚定效应; 精神损害赔偿; 抚偿比;
D O I
10.14111/j.cnki.zgfx.2017.06.013
中图分类号
D926.2 [法院];
学科分类号
030106 ;
摘要
锚定效应是司法认知偏差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受此影响法官会在量化决策时给予初始信息过多的重视,将某些随机的锚位值作为估测的起始值,导致裁判结果很不稳定,严重损害司法形象。利用广东省2015年四种代表性损害赔偿案件的统计数据,对司法情境因素、精神损害赔偿和裁判锚定效应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锚定效应的确是中国民事司法实践中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当前裁判锚定效应的发生呈现出内外有别的总体格局,影响显著的外生锚点和作用微弱的内生锚点形成强烈反差,反映出当代中国法官的尴尬处境。法官群体对外界压力和风险的系统性回应是诱发裁判锚定效应的关键因素。未来的司法体制建设应将有限的资源投入到对外生锚点的控制上,并建立有效的法官决策信息供给机制。
引用
收藏
页码:240 / 261
页数:22
相关论文
共 32 条
[1]   从实体问责到程序之治——中国法院错案追究制运行的实证考察 [J].
王伦刚 ;
刘思达 .
法学家, 2016, (02) :27-40+176
[2]   不确定状况下的法官决策——从“3Q”案切入 [J].
侯猛 .
法学, 2015, (12) :15-22
[3]   司法过程中的经验推定与认知偏差 [J].
陈林林 ;
何雪锋 .
浙江社会科学, 2015, (08) :26-32+156
[4]   注意力分配——基于跨学科视角的理论述评 [J].
练宏 .
社会学研究, 2015, 30 (04) :215-241+246
[5]   司法过程的政治约束——我国基层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运行研究 [J].
李雨峰 .
法学家, 2015, (01) :1-18+176
[6]   我国基层法院的司法决策探析 [J].
张其山 .
山东社会科学, 2014, (08) :164-169
[7]   认知流畅度对司法裁判的影响 [J].
李学尧 ;
葛岩 ;
何俊涛 ;
秦裕林 .
中国社会科学, 2014, (05) :148-162+207
[8]   中国法院压力之消解——一种法律组织学解读 [J].
张洪涛 .
法学家, 2014, (01) :19-36+175
[9]   博弈下的合作——民事二审发回重审与改判的实证研究 [J].
李杰 .
法律适用, 2013, (11) :51-57
[10]   司法过程的直觉及其偏差控制 [J].
李安 .
中国社会科学, 2013, (05) :142-16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