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规模、教师学历如何影响学生学业成绩?——基于PISA 2018的国际比较研究

被引:34
作者
姚昊 [1 ]
胡耀宗 [1 ]
马立超 [2 ]
机构
[1]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2]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
关键词
班级规模; 教师学历; 学生成绩; PISA 2018; 多层线性模型;
D O I
10.14138/j.1001-4519.2021.05.004015
中图分类号
G632.4 [教学法与教学组织];
学科分类号
040102 ;
摘要
缩小班级规模和提高教师学历是当前世界各国提升学生成绩的两种重要举措。本研究基于PISA 2018中国京、沪、苏、粤四省市与OECD国家数据,对班级规模和教师学历的分布特征进行国际比较,并采用多层线性模型分析班级规模、教师学历及其交互项对学生成绩的影响。研究发现,我国四省市中学班级规模平均比OECD国家高出13人/班,中学教师硕士学历比例比OECD国家平均低25.8%;从教师学历对应的班级规模来看,我国四省市硕士学历师资集中于班级规模为21-30人、36-40人两个班额区间的学校,OECD国家则表现出"大班额低学历、小班额高学历"的特点,硕士学历师资集中在16-20人的小班化学校;从班级规模对学生成绩的影响来看,以50人以上班额为基准,我国四省市班级规模缩小至41-45人、46-50人时,学生成绩提升明显,而OECD国家缩小至16-20人、26-30人、31-35人时,学生成绩提升更明显;从教师学历对学生成绩的影响来看,硕士学历教师比例对学生成绩呈现显著的正向影响,教师队伍中硕士学历比例每提升10%,我国四省市学生数学学科成绩平均提升10.2分,OECD国家学生成绩平均提升5.6分。对OECD国家班级规模进行二次项检验发现,班级规模对学生成绩的提升呈非线性关系,测算班级规模对学生成绩影响的边际效益最佳范围是21-30人/班。此外,对班级规模与教师学历的交互项进行检验,发现我国班级规模与教师学历对学生成绩是"相互独立"的影响效应,而OECD国家班级规模与教师学历对学生成绩则是"相互替代"的作用关系,两者均有特定的作用阈限。
引用
收藏
页码:40 / 54
页数:15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1]   教师学历结构对学生成绩的影响效应及机制——基于PISA 2018数据的实证分析 [J].
姚昊 ;
马立超 .
教育学术月刊, 2021, (04) :74-81
[2]   班级规模与学生学业成绩——基于2015年PISA数据的研究 [J].
郑琦 ;
杨钋 .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2018, 16 (04) :105-127+186
[3]   中小学教师资格证制度发展的经验与启示——以美、德、英、日四国为例 [J].
陈勇 ;
鲍秀秀 ;
汤君婷 .
外国中小学教育, 2018, (06) :67-71
[4]   美国国家性教师专业标准中融合教育相关要求探析 [J].
冯雅静 ;
朱楠 ;
王雁 .
教师教育研究, 2016, (04) :121-128
[5]   班级规模意蕴的本土诠释——倾听班级规模变化亲历者农村教师的声音 [J].
宋维玉 ;
秦玉友 ;
单成蔚 ;
曾文婧 .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 42 (04) :89-95
[8]  
Class Size and Teacher Effects in Higher Education[J] . Claudio Sapelli,Gastón Illanes.Economics of Education Review . 2016
[9]  
Class-size reduction policies and the quality of entering teachers[J] . Steven G. Dieterle.Labour Economics . 2015
[10]  
Reward or punishment? Class size and teacher quality[J] . Nathan Barrett,Eugenia F. Toma.Economics of Education Review . 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