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术期刊
论文检测
AIGC检测
热点
更多
数据
罪刑关系法定化困境与人道主义补足
被引:26
作者
:
孙万怀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华东政法大学法律学院
孙万怀
机构
:
[1]
华东政法大学法律学院
[2]
《法学》月刊
来源
:
政法论坛
|
2012年
/ 30卷
/ 01期
关键词
:
罪刑关系;
人道主义;
司法职业者;
D O I
:
暂无
中图分类号
:
D914 [刑法];
学科分类号
:
030104 ;
030609 ;
摘要
:
刑法适用中的核心问题是对罪刑关系法定化的理解问题。罪刑法定的基础定位决定了罪刑法定原则本身存在着"文字困境"及对合理性的限缩,实践中则为解决这一困境走上了歧路——司法犯罪化。而对于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的不当解读则强化了这一思路。刑罚人道主义作为刑法适用中的一项基本价值观,是对罪刑法定原则困境的合理解脱,也是缝合形式刑法观与实质刑法观之间分歧的有效方法。同时,只有将人道主义的价值观作为刑事政策本源性的原则,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才具有时代性内涵,刑事司法权的运作才会在法定性和政策性中找到平衡点。在刑法失范的时候,人道主义的思维是一种补强,是对罪刑法定原则的补足。人道主义的展开是建立在刑法理性基础之上的,不是无休止的宽容或纵容。此外,刑罚人道主义还是刑事司法职业者的一种道德责任。
引用
收藏
页码:92 / 105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23 条
[1]
实质解释论的再提倡
[J].
张明楷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清华大学法学院
张明楷
.
中国法学,
2010,
(04)
:49
-69
[2]
形式解释论的再宣示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陈兴良
.
中国法学,
2010,
(04)
:27
-48
[3]
法律程序的形式性与实质性——以对程序理论的批判和批判理论的程序化为线索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季卫东
.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
(01)
:109
-131
[4]
论抢劫罪的加重犯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刘明祥
.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
2003,
(01)
:44
-52
[5]
冒充军警人员实施抢劫罪之法定刑设置疏漏
[J].
刘艳红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大学法学院
刘艳红
.
法学,
2000,
(06)
:42
-44
[6]
权力分散:分权的误区
[J].
张康之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行政学系
张康之
.
新视野,
1997,
(06)
:47
-49+58
[7]
刑法谦抑的价值蕴含
[J].
陈兴良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
陈兴良
.
现代法学,
1996,
(03)
:14
-25+13
[8]
论沈家本“人格主义”的人权法思想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杜刚建
.
中国法学,
1991,
(01)
:102
-109
[9]
中国刑事政策的建构理性[M].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严励, 2010
[10]
走向实质的刑法解释[M]. 北京大学出版社 , 刘艳红, 2009
←
1
2
3
→
共 23 条
[1]
实质解释论的再提倡
[J].
张明楷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清华大学法学院
张明楷
.
中国法学,
2010,
(04)
:49
-69
[2]
形式解释论的再宣示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陈兴良
.
中国法学,
2010,
(04)
:27
-48
[3]
法律程序的形式性与实质性——以对程序理论的批判和批判理论的程序化为线索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季卫东
.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
(01)
:109
-131
[4]
论抢劫罪的加重犯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刘明祥
.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
2003,
(01)
:44
-52
[5]
冒充军警人员实施抢劫罪之法定刑设置疏漏
[J].
刘艳红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大学法学院
刘艳红
.
法学,
2000,
(06)
:42
-44
[6]
权力分散:分权的误区
[J].
张康之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行政学系
张康之
.
新视野,
1997,
(06)
:47
-49+58
[7]
刑法谦抑的价值蕴含
[J].
陈兴良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
陈兴良
.
现代法学,
1996,
(03)
:14
-25+13
[8]
论沈家本“人格主义”的人权法思想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杜刚建
.
中国法学,
1991,
(01)
:102
-109
[9]
中国刑事政策的建构理性[M].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严励, 2010
[10]
走向实质的刑法解释[M]. 北京大学出版社 , 刘艳红, 2009
←
1
2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