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宇宙发展对个人信息保护的挑战及应对——兼论个人生物识别信息的概念重构

被引:10
作者
张晨原
机构
[1] 重庆邮电大学网络空间安全与信息法学院
关键词
元宇宙; 沉浸式技术; 间接识别; 敏感个人信息; 个人生物识别信息;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2.16 [文教、卫生管理法令];
学科分类号
030103 ;
摘要
虽然目前学界、产业界对于元宇宙不存在统一的概念,但是用户体验的沉浸性却是所有元宇宙界定中必然包含的要素。沉浸式体验需要VR、AR等沉浸式装备来实现,沉浸式装备由四大关键技术构成,包括三维建模技术、三维显示技术、三维音频技术以及体感交互技术。上述四大技术的实现需要收集更多的人体生物信息,例如眼球位置信息、手势信息、脑电图、肌电图等,这些信息是实时的、随时变化的,可以间接识别到用户本人。同时在法律上,上述信息符合敏感个人信息的“人格尊严、人身财产安全受到侵害(侵犯)”的法定标准,但又不属于《个人信息保护法》第28条中明确对敏感个人信息的七项列举,因此只能归入一般的敏感个人信息。但是,仅仅将元宇宙收集的生物信息列为一般敏感信息会造成上述信息的监管保护力度不足,应当破除目前学界认为个人生物识别信息具有“唯一性”的固有观念,明确个人生物识别信息包括可识别与已识别两种模式,从而将元宇宙收集的生物信息纳入个人生物识别信息的范畴之中。
引用
收藏
页码:132 / 141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56 条
[21]   Latency Requirements for Foveated Rendering in Virtual Reality [J].
Albert, Rachel ;
Patney, Anjul ;
Luebke, David ;
Kim, Joohwan .
ACM TRANSACTIONS ON APPLIED PERCEPTION, 2017, 14 (04)
[22]   A Quality-Centered Analysis of Eye Tracking Data in Foveated Rendering [J].
Roth, Thorsten ;
Weier, Martin ;
Hinkenjann, Andre ;
Li, Yongmin ;
Slusallek, Philipp .
JOURNAL OF EYE MOVEMENT RESEARCH, 2017, 10 (05)
[23]  
3D Virtual worlds and the metaverse[J] . John David N. Dionisio,William G. Burns III,Richard Gilbert.ACM Computing Surveys (CSUR) . 2013 (3)
[24]   Microsoft Kinect Sensor and Its Effect [J].
Zhang, Zhengyou .
IEEE MULTIMEDIA, 2012, 19 (02) :4-10
[25]   Women's pupillary responses to sexually significant others during the hormonal cycle [J].
Laeng, Bruno ;
Falkenberg, Liv .
HORMONES AND BEHAVIOR, 2007, 52 (04) :520-530
[26]   Nature and nurture in own-race face processing [J].
Bar-Haim, Y ;
Ziv, T ;
Lamy, D ;
Hodes, RM .
PSYCHOLOGICAL SCIENCE, 2006, 17 (02) :159-163
[27]  
个人生物识别信息的界定. 焦艳玲.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1
[28]  
成都市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 .
[29]  
武汉市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 .
[30]   超越元宇宙的法律想象:数字身份、NFT与多元规制 [J].
陈吉栋 .
法治研究, 2022, (03) :4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