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学的范式转换:从职业性到社会性

被引:63
|
作者
杨保军 [1 ,2 ]
李泓江 [1 ]
机构
[1]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
[2]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
关键词
新闻学; 范式转换; 职业范式; 社会范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G210 [新闻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新闻学诞生于职业语境之中,并形成了职业研究范式。这一范式以职业新闻现象、职业新闻活动为主要研究对象;以职业新闻工作的精神内核为自身价值理念;以专业新闻观念为理论体系的内在核心。信息技术引发了新闻领域的互联网革命,造成了不同于职业新闻活动的新兴景象,新闻活动特别是新闻生产活动逐渐从职业性的活动转变为社会性的活动,这种变化反映至学术层面,意味着新闻学研究逻辑起点和研究对象的转换,因而开启了研究范式在对象意义上从职业范式向社会范式的转换历程。社会范式不同于职业范式的地方在于,它以网络化、关系化为基本视野,将新闻活动放置在人和社会等更为根本的层面进行审视。与此同时,社会范式应当实现其价值关怀层面的"去职业化",不再主要以职业新闻活动为新闻学的核心关注对象,而是以更加宽阔的视野、理性客观的学术姿态探讨作为社会现象的新闻活动或新闻现象。研究范式的转换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若要建立社会范式,就应当对新闻学的逻辑起点——新闻予以反思与重新理解,并在此起点上创建出社会范式的话语体系与知识体系,以交叉融合、多元理解的方式促进新闻学知识版图的不断拓展。
引用
收藏
页码:5 / 25+126 +126
页数:22
相关论文
共 59 条
  • [51] 维系民主?[M]. 清华大学出版社 , (加) 汉克特 (Hackett, 2010
  • [52] 新闻社会学[M]. 华夏出版社 , (美) 舒德森, 2010
  • [53] 技术与文明[M].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美) 芒福德, 2009
  • [54] 发掘新闻[M]. 北京大学出版社 , (美) 舒德森, 2009
  • [55] 现代西方哲学辞典[M]. 上海辞书出版社 , 黄颂杰, 2007
  • [56] 新闻理论教程[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杨保军著, 2005
  • [57] 传者图像[M]. 复旦大学出版社 , 黄旦, 2005
  • [58] 20世纪中国新闻学与传播学[M]. 复旦大学出版社 , 戴元光等主编, 2001
  • [59] 网络社会的崛起[M].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曼纽尔·卡斯特(ManuelCastells)著, 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