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汉语走向世界的过程中不应忽视"汉语难学"这一国际印象及其负面影响的存在,应在广泛研究的基础上客观地厘清和评估这一问题。文章在评析汉语难学的代表性例证的基础上,指出"汉语难学"是个缺乏科学性的命题;不应用个案性的例证来判断某种语言难学或易学;把学习有亲属关系的语言,跟学习没有亲属关系的语言进行难易比较,得出的结论缺乏说服力。文章强调应进一步加强汉语汉字的本体研究和教学研究,创建和完善多种多样的教学模式,丰富和提高教师自身的汉语汉字知识和教学技能,并认为这是基于"汉语难学"这一说法所应采取的标本兼治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