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德博士生培养模式比较研究

被引:7
作者
刘京京
申国昌
机构
[1]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关键词
中德博士生; 培养模式; 师徒制; 结构化培养; 研究生院;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G643 [研究生教育];
学科分类号
040106 ;
摘要
培养模式是在一定教育思想的指导下,为实现培养目标而形成的具有稳定性和系统性的培养程式。中德两国博士生培养模式在入学要求、培养方式以及课程学习、修业年限、培养质量的评价、学位授予等培养过程上具有一定的趋同性和相异性。随着国际性人才需求的转变,德国的博士生培养逐渐向"结构化"模式转变,我国可借鉴德国改革的一些具体举措,探索和建构我国的博士生培养模式,以期培养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科技人才。
引用
收藏
页码:47 / 56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史[M]. 高等教育出版社 , 周洪宇主编, 2004
[2]   中国博士培养质量:成就、问题与对策 [J].
陈洪捷 ;
赵世奎 ;
沈文钦 ;
蔡磊砢 .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11, (06) :40-45
[3]  
研究生培养模式论[M]. 江苏大学出版社 , 曹健, 2011
[4]  
我国高校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M]. 复旦大学出版社 , 胡玲琳, 2010
[5]  
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报告[M]. 高等教育出版社 , 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报告课题组[编], 2006
[6]  
研究生教育的科学研究基础[M]. 浙江教育出版社 , (美)伯顿·克拉克(BurtonR.Clark)主编, 2001
[7]  
Uncovering the Situation of PhD Students in Germany. Anne Forde. . 2005
[8]  
A History of America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1636~1976. John S Brubacher,Willis Rudy. . 1976
[9]  
The Conference of European Ministers Responsible for Higher Education. The Bologna Follow-up Group. . 2005
[10]  
Germany. HUEFNER K. Doctoral studiesand qualifications in Europe and the United States:statusand prospects . 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