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良心自由作为现代宪政的基石——一种康德主义的进路

被引:6
作者
陈斯彬
机构
[1] 华侨大学
关键词
良心自由; 社会契约; 人民的意志; 人的尊严;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09.1 [世界];
学科分类号
030102 ; 060207 ;
摘要
康德是思想史上第一个为良心自由作出法学论证,并将之作为宪政基础的思想家。虽然康德一般被视为社会契约论者,但其理论基础并非社会契约或者作为社会契约基础的人民意志。康德的社会契约论以人的良心自由为基础,社会契约为手段,力图构造人的道德自我在国家的实现。对良心自由的追求不仅是康德道德哲学和法哲学的基本价值,康德还将之在权利体系中展开,使之具有充分的实证性,对现代宪法尤其德国基本法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在康德的权利秩序中虽然"人的尊严"是最高的价值准则,但这种价值准则是形式命令,要以良心自由为价值基础和界限。康德的良心自由理论经过德沃金的洛克式改造,也影响到美国的宪法实践,成为现代宪政的价值公约数。
引用
收藏
页码:37 / 51
页数:15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近代社会契约论的权利/权力观的三种维度 [J].
包利民 ;
滕琪 .
浙江学刊, 2003, (01) :43-49
[2]   人的尊严与人格尊严——兼论中国宪法第38条的解释方案 [J].
林来梵 .
浙江社会科学, 2008, (03) :47-55+126
[3]  
Dignity and Liberty: Constitutional Visions in Germany and the United States. Edward J. Eberle. . 2002
[4]  
German Constitutional Law:The Protection of Civil Liberties. Sabine Michalowski,Lorna Woods. . 1999
[5]  
政府论[M]. 商务印书馆 , (英) 洛克 (Locke, 1964
[6]  
社会契约论[M]. 商务印书馆[法]卢梭(J·J·Rousseu) 著, 1980
[7]  
利维坦[M]. 商务印书馆[英]霍布斯(Hobbes) 著, 1985
[8]  
资本主义文化矛盾[M]. 三联书店 , (美)丹尼尔·贝尔(DanielBell)著, 1989
[9]  
历史理性批判文集[M]. 商务印书馆[德]康德 著, 1990
[10]  
法的形而上学原理[M]. 商务印书馆 , (德)康德(Kant)著, 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