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术期刊
论文检测
AIGC检测
热点
更多
数据
交通肇事“逃逸”的规范内涵及其适用
被引:9
|
作者
:
于改之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华东政法大学法律学院
于改之
王广利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华东政法大学法律学院
王广利
机构
:
[1]
华东政法大学法律学院
来源
:
山东法官培训学院学报
|
2020年
/ 36卷
/ 01期
关键词
:
交通肇事罪;
定罪逃逸;
肇事逃逸;
因逃逸致人死亡;
D O I
:
10.14020/j.cnki.cn37-1430/d.2020.01.001
中图分类号
:
D924.3 [分则];
学科分类号
:
摘要
:
"逃逸"的规范内涵取决于文义的外延和其规范目的之间的反思平衡。"逃逸"应被理解为行为人故意且被动地脱离即将被追加的不利后果的控制,而禁止逃逸的规范目的在于确定责任的归属,进而维护公共交通安全。肇事行为和逃逸行为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行为样态,因此,司法解释将"逃逸"规定为交通肇事罪的定罪情节属于法律拟制;"交通肇事后逃逸"是一个独立的犯罪类型;"因逃逸致人死亡"是逃逸行为本身过失造成的被害人或者在场的其他人的死亡。
引用
收藏
页码:1 / 12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1]
刑法学[M]. 法律出版社 , 张明楷, 2016
[12]
肇事逃逸罪与遗弃罪之竞合关系 .2 陈志辉. 台湾本土法学杂志 . 2005
[13]
论交通肇事后逃逸
侯国云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邮编:
侯国云
[J].
法制与社会发展,
2003,
(02)
: 145
-
148
←
1
2
→
共 13 条
[11]
刑法学[M]. 法律出版社 , 张明楷, 2016
[12]
肇事逃逸罪与遗弃罪之竞合关系 .2 陈志辉. 台湾本土法学杂志 . 2005
[13]
论交通肇事后逃逸
侯国云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邮编:
侯国云
[J].
法制与社会发展,
2003,
(02)
: 145
-
148
←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