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风”文化的政治经济学批判

被引:8
作者
陈世华
机构
[1] 南昌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关键词
“古风”文化; 政治经济学; 文化正义;
D O I
10.14112/j.cnki.37-1053/c.2020.07.013
中图分类号
G122 [文化专题研究];
学科分类号
05 ; 0503 ;
摘要
历史是间断且连续的,以现代性观念想象历史文化,衍生出"古风"文化潮流,其背后蕴含着深刻的政治经济文化动因。在政治维度,是政治话语的开创、传统政治文化的延续、国际话语权的强化、社会治理的创新;在经济维度,是消费语境下的文化价值变现、钓鱼诱饵、怀旧情怀营销、文化产业延展,实现历史文化资源的商业价值;在文化维度,对文化意义的重新解读导致文化个性弱化、符号审美泛滥、文化版权争夺、性别文化焦虑,反映了文化领域的权力关系博弈。在技术维度,技术理性重塑个体与历史文化之间的关系,既消解人的主体性,又是消费者个体心灵的表达。需要通过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文化正义、消除差异,自由交往、回归主体对"古风"文化进行科学引导和重塑。
引用
收藏
页码:76 / 83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9 条
[1]   跨文化传播研究的新视角与新趋势 [J].
单波 ;
孙宇心 .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7, (05) :108-116
[2]   什么是中国故事的力量之源——全球传播格局与文化领导权之争 [J].
赵月枝 .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2014, (24) :34-43+45
[4]   文化产业、市场逻辑和文化多样性:可持续发展的公共文化传播理论与实践(下) [J].
赵月枝 .
新闻大学, 2007, (01) :56-62
[5]   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发展逻辑 [J].
马庆钰 .
政治学研究, 1998, (02) :62-67
[6]   哈贝马斯交往理论评析 [J].
艾四林 .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5, (03) :11-18
[7]   转变中的中国政治文化结构 [J].
王沪宁 .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8, (03) :55-64
[8]  
中国古代政治传播研究.[M].白文刚.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
[9]  
詹姆逊的文化批判理论.[M].倪寿鹏; 著.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3,
[10]  
规训与惩罚.[M].(法) 福柯 (Foucault;M.) ; 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