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研究新增长点思考之四:后语言哲学探索——语言哲学、后语言哲学与体验哲学

被引:34
作者
王寅
机构
[1] 四川外语学院
关键词
语言哲学; 后语言学哲学; 体验哲学; 认知语言学;
D O I
10.16263/j.cnki.23-1071/h.2008.04.005
中图分类号
H0 [语言学];
学科分类号
030303 ; 0501 ; 050102 ;
摘要
哲学是语言学的摇篮,解决两者在中国长期分离的两张皮问题已经被提上议事日程。语言哲学曾为语言学提供了丰富的营养(如语义学和语用学就出自于此),近来有式微趋势。钱冠连教授据此提出"后语言哲学",并将其视为一种在中国可能的发展之路,我们认为不仅可行,而且意义重大。体验哲学是对传统哲学(包括语言哲学)的批判和发展,将其视为"后语言哲学"顺理成章。我们基于此进行5方面的探索:(1)溯源体验哲学;(2)建立主客主多重互动理解模式;(2)尝试回答物质如何决定精神;(4)提出语言世界观多元论;(5)详论语言的体验性。这些当可归属于中国的后语言哲学研究之列。
引用
收藏
页码:2 / 10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   语言世界观多元论——八论语言的体验观 [J].
王寅 .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 (01) :112-117
[2]   语言不完备性:明达语言与语言自救——语言哲学系列研究(二) [J].
王爱华 .
外语学刊, 2007, (01) :19-28
[3]   纯语言性反思与分析理性思想的端倪——先秦哲学的语言关涉与名家思想取向 [J].
刘利民 .
外语学刊, 2007, (01) :11-18
[4]   西语哲在中国:一种可能的发展之路 [J].
钱冠连 .
外语学刊, 2007, (01) :1-10
[5]   解读语言形成的认知过程——七论语言的体验性:详解基于体验的认知过程 [J].
王寅 .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2006, (06) :53-59
[6]   论思维的语言操作三层次 [J].
刘利民 .
外语学刊, 2006, (03) :12-19+112
[7]   论明达语言性及明达语言维度观——语言哲学系列研究(一) [J].
王爱华 .
外语学刊, 2006, (03) :2-11+112
[8]   系词——人在语句中的存在家园——语言哲学系列探索之二 [J].
李洪儒 .
外语学刊, 2006, (02) :29-33
[9]   体验哲学:一种新的哲学理论 [J].
王寅 .
哲学动态, 2003, (07) :24-30
[10]   译学研究的研究与分析哲学的分析 [J].
隋然 .
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 2003, (01) :56-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