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常识主义刑法观

被引:16
作者
温登平
机构
[1] 济南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常识; 主观主义; 行为无价值论; 犯罪论体系; 民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4 [刑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4 ;
摘要
常识主义刑法观的基本特点是注重常识、良知等在刑法理论建构、刑事司法特别是刑法解释中的作用。陈忠林教授等所主张的"常识、常理、常情"刑法观和周光权教授等所倡导的常识主义刑法观都属于广义的常识主义刑法观的范畴。常识主义刑法观充分考虑公众对刑法的认同感和刑事裁判的可接受性,对于弥合法律精英与社会大众在理解和适用法律上的分歧,有其积极意义。但是,其对于常识、常识主义的标准界定不清,导致定罪、量刑标准的模糊化,存在随意出入人罪的危险;与主观主义刑法思想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存在以刑法推行伦理、道德的危险;将生活思维与法学专业思维混为一谈,可能导致刑法学理论研究和刑事司法操作水准的降低。对于常识主义刑法观,在看到其创新性的同时,应当保持必要的警惕。
引用
收藏
页码:3 / 12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36 条
[21]   刑法解释的常识化 [J].
王钧 .
法学研究, 2006, (06) :102-112
[22]   刑法学的西方经验与中国现实 [J].
周光权 .
政法论坛, 2006, (02) :20-36
[23]   我国犯罪构成体系不必重构 [J].
黎宏 .
法学研究, 2006, (01) :32-51
[24]   我国与大陆法系犯罪论体系之比较研究 [J].
刘艳红 .
中外法学, 2004, (05) :533-555
[25]   刑法适用解释规则论 [J].
梁根林 .
法学, 2003, (12) :49-56
[26]   论刑法的公众认同 [J].
周光权 .
中国法学, 2003, (01) :115-120
[27]   现行犯罪构成理论共性比较 [J].
陈忠林 .
现代法学, 2010, 32 (01) :159-169
[28]   民意审判与审判元规则 [J].
周永坤 .
法学, 2009, (08) :3-15
[30]   “恶法”非法——对传统法学理论的反思 [J].
陈忠林 .
社会科学家, 2009, (02) :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