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法视角下我国著作权惩罚性赔偿制度之构建

被引:16
作者
陈霞
机构
[1] 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
关键词
著作权; 惩罚性赔偿; 附加损害赔偿; 公然侵权;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3.41 [著作权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5 ;
摘要
著作权侵权具有易发性、高获利性特点,传统的补偿性赔偿不利于规制恶意、重复侵权行为。美、英、德等国在其成文法或判例法中引入著作权惩罚性赔偿制度。我国应结合有关知识产权政策,借鉴域外经验,在现行法定赔偿制度框架内构建惩罚性赔偿制度,并严格限定适用条件,以实现对著作权的适度保护和利益平衡。
引用
收藏
页码:81 / 85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侵权责任法中的惩罚性赔偿问题 [J].
郭明瑞 ;
张平华 .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 2009, (03) :28-33
[2]   惩罚抑或补偿:著作权法中的法定赔偿 [J].
梁志文 .
贵州警官职业学院学报, 2005, (06) :53-59
[3]   惩罚性赔偿制度的法经济学分析——兼论中国《消法》第49条的法律适用 [J].
李珂 ;
冯玉军 .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 (04) :42-48
[4]   惩罚性赔偿与知识产权保护 [J].
温世扬 ;
邱永清 .
法律适用, 2004, (12) :50-51
[5]   从德国法看我国著作权赔偿制度 [J].
许超 .
政治与法律, 2004, (05) :75-79
[6]   中国消费者保护法上的欺诈行为与惩罚性赔偿 [J].
王卫国 .
法学, 1998, (03)
[7]  
知识产权侵权的惩罚性赔偿研究[D]. 苏醒.河南大学. 2011
[8]  
著作权法[M]. 法律出版社 , 李明德, 2003
[9]  
日本侵权行为法[M]. 法律出版社 , 于敏著, 1998
[10]  
Williams v.Settle .2 2All E.R.806 . 1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