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化、多样性与中国省域工业污染排放的关系

被引:38
作者
王艳华 [1 ,2 ]
苗长虹 [1 ,2 ]
胡志强 [1 ,2 ]
张艳 [1 ]
机构
[1] 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暨黄河文明传承与现代文明建设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
[2] 河南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
关键词
工业集聚; 相关多样性; 非相关多样性; 污染排放强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322 [部门环境规划与管理];
学科分类号
083305 ;
摘要
集聚外部性是集聚影响工业污染排放的重要机制,不同的集聚方式对应不同的污染排放行为。以中国31个省市工业废水、工业废气、工业固废为例,基于集聚外部性理论,将工业集聚分为专业化、多样性、相关多样性和非相关多样性等4种类型,在分析工业污染排放强度空间格局特征的基础上构建计量模型考察工业集聚与工业污染排放的关系,结果表明:(1)工业废水、废气、固废污染强度的省域差异显著,空间分布上均有不断集中的趋向。(2)多样性集聚比专业化集聚更有利于降低工业污染排放强度。多样性集聚对工业废水强度下降的作用最大,对废气和固废污染的减排作用较小。产业关联是多样性集聚发挥环境"自净"效应的重要条件,相关多样性有利于降低工业污染排放强度,而非相关多样性会加剧污染排放。(3)从不同污染型产业看,废水污染型产业的专业化集聚有利于污染强度下降,而废气和固废污染型产业专业化集聚会加剧污染排放,污染型产业多样性发展均有利于污染强度下降。(4)不同集聚类型对工业污染的影响存在着区域和污染类型的异质性。(5)要进一步降低工业污染,应提高集聚产业的多样化水平,强化产业间的内在关联。同时,应根据不同区域、不同污染型产业、不同工业污染物制定差异化防治措施。
引用
收藏
页码:586 / 599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22 条
[1]   空间集聚对中国工业污染排放强度的影响 [J].
王晓硕 ;
宇超逸 .
中国环境科学, 2017, 37 (04) :1562-1570
[2]   人口和产业集聚对环境污染的影响——以中国的100个城市为例 [J].
徐辉 ;
杨烨 .
城市问题 , 2017, (01) :53-60
[3]   产业集聚与环境治理:助力还是阻力——来自开发区设立准自然实验的证据 [J].
王兵 ;
聂欣 .
中国工业经济, 2016, (12) :75-89
[4]   外商直接投资、集聚外部性与环境污染 [J].
邓玉萍 ;
许和连 .
统计研究, 2016, 33 (09) :47-54
[5]   产业聚集与环境污染 [J].
刘军 ;
程中华 ;
李廉水 .
科研管理, 2016, 37 (06) :134-140
[6]   产业集聚动态演化的污染减排效应研究——基于中国地级市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 [J].
谢荣辉 ;
原毅军 .
经济评论, 2016, (02) :18-28
[7]   集聚与环境污染——基于中国287个地级市的经验分析 [J].
张可 ;
豆建民 .
金融研究, 2015, (12) :32-45
[8]   中国资源性产业空间演变特征 [J].
毛熙彦 ;
刘颖 ;
贺灿飞 .
自然资源学报, 2015, 30 (08) :1332-1342
[9]   产业集聚能否改善中国环境污染 [J].
杨仁发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5, 25 (02) :23-29
[10]   中国省域经济集聚性与污染集聚性趋同研究 [J].
刘满凤 ;
谢晗进 .
经济地理, 2014, 34 (04) :2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