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信息权载入民法典刍议附视频

被引:7
作者
韩旭至
机构
[1] 武汉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个人信息权; 人格权; 民法典; 民法总则; 工业4.0;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3 [民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5 ;
摘要
《民法总则》第111条将个人信息作为民事权利客体进行了规定。从个人信息与数据信息的区分关系来看,数据应属于无形财产权的客体,个人信息则应属于作为具体人格权的个人信息权的客体。在"工业4.0"大数据利用日益发达的今天,为充分保障个人权利,有必要明确个人信息权的法律地位。具体而言,在民法典中载入个人信息权既要在处理好其在民法典内部的体系关系,也要处理好民法典、个人信息保护法、《网络安全法》三者之间的关系,构建一个科学合理且符合中国国情的个人信息保护体制。
引用
收藏
页码:137 / 145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39 条
[1]   个人信息私法保护制度的民法典构建 [J].
杨咏婕 .
人民论坛, 2016, (17) :124-126
[2]   大数据时代下个人信息权的私法属性 [J].
张里安 ;
韩旭至 .
法学论坛, 2016, 31 (03) :119-129
[3]   互联网+对民法典编撰的影响 [J].
朱巍 .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 2016, 24 (03) :3-15+172
[4]   中国民法典的时代特征 [J].
王利明 .
人民法治, 2016, (03) :14-16
[5]   大数据的财产属性研究 [J].
王玉林 ;
高富平 .
图书与情报, 2016, (01) :29-35+43
[6]   人格权确认与构造的法律依据 [J].
韩强 .
中国法学, 2015, (03) :138-158
[7]   “泛在网络”社会中的信息权利确认 [J].
李俊峰 .
东方法学, 2015, (03) :47-59
[8]   关于个人实名信息的财产权属性问题 [J].
杨晓娇 .
情报科学, 2015, (02) :126-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