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网络空间的合作治理

被引:8
作者
李传军
机构
[1]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关键词
网络空间; 公共领域; 合作治理; 电子政务;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630 [国家机关工作与人事管理]; D669 [社会生活与社会问题];
学科分类号
1204 ; 120401 ;
摘要
20世纪80年代以来,合作治理理论作为公共管理领域中对公共事务治理的一种新范式受学术界和实务界高度关注。实体社会的合作治理及以网络(互联网)作为治理工具而对实体社会展开的合作治理,无论在学术研究层面还是在公共管理实务层面都已开花结果。但是,网络空间的功能异化与乱象,也不容忽视。合作治理理论为网络空间治理提供了全新的视角。网络空间的合作治理旨在界定网络空间的领域边界,明确网络空间治理主体的角色与功能,构建相互制约与监督的合作治理机制。
引用
收藏
页码:5 / 10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网络社会的合作治理:赋能的技术与能动的政府 [J].
刘力锐 .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5, (02) :50-56
[2]   构建我国互联网多元治理模式——匡正互联网服务商参与网络治理的“四大乱象” [J].
赵玉林 .
中国行政管理, 2015, (01) :16-20
[3]   中国网络公共领域:功能、异化与规制 [J].
陆宇峰 .
现代法学, 2014, 36 (04) :25-34
[4]   电子治理模式转型与电子社会的领域分离 [J].
李传军 .
领导之友, 2012, (01) :43-45
[5]   电子政务的伦理困境与治理 [J].
李传军 .
广东行政学院学报, 2011, 23 (05) :17-20
[6]   重构电子政务模式——从电子政务到电子治理 [J].
李传军 .
行政管理改革, 2011, (10) :76-79
[7]   公共管理是一种新型的社会治理模式 [J].
张康之 ;
李传军 .
行政论坛, 2010, 17 (03) :1-7
[8]   “协作”与“合作”之辨异 [J].
张康之 .
江海学刊, 2006, (02) :98-105+239
[9]   全球治理引论 [J].
俞可平 .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2002, (01) :20-32
[10]  
合作的社会及其治理.[M].张康之.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