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制结构、增长差异与地区差距:历史因素影响了增长轨迹吗?

被引:72
作者
刘瑞明
机构
[1] 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关键词
所有制结构; 极化效应; 增长差异; 地区差距;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F121 [社会经济结构与体制]; F124 [经济建设和发展];
学科分类号
0701 ; 070104 ; 0201 ; 020105 ;
摘要
什么因素导致了中国各地区增长轨迹的差异和经济差距的形成?本文从所有制结构的角度入手考察历史因素对地区增长轨迹的影响。研究发现,在向市场化转型的过程中,地区的所有制结构禀赋有可能令初始国有比重较高的地区陷入历史锁定效应,而令初始国有比重较低的地区快速发展,出现极化效应并导致地区差距的不断扩大。利用中国各省(1985—2008)的数据进行经验研究后发现,初始的国有比重越高,则后续年份的平均增长率越低,国有比重的下降显著地促进了地区经济增长。本文指出,地区间的"经济收敛"需要"所有制结构的收敛"。中西部地区过高的国有比重既是"劣势"又是"优势",通过所有制结构的转变可以让"劣势"变为"优势",实现经济上的追赶。
引用
收藏
页码:16 / 27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24 条
[21]   中国金融发展的地区差距状况分析(1978—1999) [J].
周立 ;
胡鞍钢 .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 (02) :60-74
[22]   中国经济增长的“俱乐部收敛”特征及其成因研究 [J].
沈坤荣 ;
马俊 .
经济研究, 2002, (01) :33-39+94
[23]   中国地区经济增长的趋同与差异——对西部开发战略的启示 [J].
蔡昉 ;
都阳 .
经济研究, 2000, (10) :30-37+80
[24]   中国经济转型时期的地区差距分析 [J].
林毅夫 ;
蔡昉 ;
李周 .
经济研究, 1998, (06) :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