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状反倾边坡弯曲倾倒破坏计算方法探讨

被引:19
|
作者
郑允 [1 ]
陈从新 [1 ]
刘秀敏 [1 ]
刘婷婷 [2 ]
周意超 [1 ]
夏开宗 [1 ]
付华 [1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岩土力学与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2] 武汉理工大学道路桥梁与结构工程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边坡工程; 倾倒破坏; 反倾边坡; 破坏基准面; 参数分析;
D O I
10.13722/j.cnki.jrme.2014.0588
中图分类号
TU45 [岩石(岩体)力学及岩石测试];
学科分类号
0801 ; 080104 ; 0815 ;
摘要
弯曲倾倒破坏是层状反倾边坡一种主要破坏模式,极限平衡分析方法是弯曲倾倒破坏研究中最为常用的方法。首先,在Aydan悬臂梁极限平衡分析模型的基础上,建立考虑岩层上部形状改变、破坏台阶高度和坡脚三角形岩层等影响的弯曲倾倒极限平衡方程;其次,根据岩层的稳定性状态和破坏形式,将基准面以上岩体分为稳定区、倾倒区和滑移区3个部分,并给出分区边界的计算方法;再次,基于极限平衡,提出层状反倾边坡弯曲倾倒破坏基准面的计算方法并编写相应的MATLAB计算程序;最后,通过2个工程实例验证本文所提方法,并进行参数分析。研究表明,破坏基准面与层面法向夹角随切坡角度近线性增大;随岩层厚度的增加而减小;随着切坡角度的增加,边坡破坏模式逐渐由倾倒–滑移破坏转变为倾倒破坏;自然坡度越陡,破坏区的范围越大。
引用
收藏
页码:4252 / 4261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 [1] 坡顶荷载作用下岩质边坡倾倒破坏分析
    郑允
    陈从新
    刘婷婷
    刘秀敏
    宋娅芬
    周意超
    [J]. 岩土力学, 2015, 36 (09) : 2639 - 2647+2658
  • [2] 地震作用下岩质边坡倾倒破坏分析
    郑允
    陈从新
    朱玺玺
    欧哲
    刘秀敏
    刘婷婷
    [J]. 岩土力学, 2014, 35 (04) : 1025 - 1032+1040
  • [3] 反倾岩质边坡悬臂梁极限平衡模型的改进
    卢海峰
    刘泉声
    陈从新
    [J]. 岩土力学, 2012, 33 (02) : 577 - 584
  • [4] 反倾层状岩体边坡稳定性的数值分析
    蔡跃
    三谷泰浩
    江琦哲郎
    [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8, 27 (12) : 2517 - 2522
  • [5] 反倾层状岩体斜坡弯曲-拉裂两种失稳破坏之判据探讨
    蒋良潍
    黄润秋
    [J]. 工程地质学报, 2006, (03) : 289 - 294+429
  • [6] 层状反倾岩质边坡影响因素及反倾条件分析
    程东幸
    刘大安
    丁恩保
    赵红敏
    潘炜
    郭华锋
    [J]. 岩土工程学报, 2005, (11) : 127 - 131
  • [7] 反倾岩质边坡破坏机理模型试验研究
    左保成
    陈从新
    刘小巍
    沈强
    [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5, (19) : 107 - 113
  • [8] 五强溪水电站左岸边坡位移监测与变形特征
    罗华阳
    王敬
    谢新宇
    唐纯华
    岳远明
    [J]. 大坝观测与土工测试, 2000, (03) : 22 - 24+32
  • [9] 皖南山区反倾板岩边坡倾倒变形机理研究[D]. 刘海军.成都理工大学. 2012
  • [10] 反倾岩质边坡破坏机理研究[D]. 左保成.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