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公共性”的法律逻辑与法律规制

被引:29
作者
孙清白 [1 ]
王建文 [2 ]
机构
[1] 河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2]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
关键词
个人信息; 透明度; 敏感个人信息; 风险管理;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3 [民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5 ;
摘要
个人信息在大数据时代具有"公共性",但对个人信息的利用可能导致对个人信息权益的侵害。传统个人信息保护模式着眼于确保信息主体对有关其个人信息收集和处理行为的控制,但网络大数据时代的一些新变化使得信息主体对其个人信息进行有效控制几无可能。我国未来应当在实现个人信息收集和处理全过程透明、区别敏感个人信息与一般个人信息进行差异化保护的基础上,建立个人信息风险管理机制。
引用
收藏
页码:53 / 61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保护的路径重构 [J].
范为 .
环球法律评论, 2016, 38 (05) :92-115
[2]   大数据技术下个人数据信息私权保护论批判 [J].
吴伟光 .
政治与法律, 2016, (07) :116-132
[4]   从隐私到个人信息:利益再衡量的理论与制度安排 [J].
张新宝 .
中国法学, 2015, (03) :38-59
[5]   云计算背景下欧盟消费者个人敏感数据的法律保护 [J].
鞠晔 ;
王平 .
法学杂志, 2014, 35 (08) :79-85
[7]   隐私权概念的再界定 [J].
王利明 .
法学家, 2012, (01) :108-120+178
[8]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利用信息网络侵害人身权益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法释[2014] 11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