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对知识产权法的挑战

被引:31
作者
杨延超
机构
[1]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机器人; 知识产权; 精神权利; 版权; 专利;
D O I
10.15944/j.cnki.33-1010/d.2018.05.015
中图分类号
D923.4 [知识产权];
学科分类号
030105 ;
摘要
人工智能已经悄然走近我们的生活,一时间关于创作、艺术、发明、算法、大数据等与人工智能有关的概念全面冲击着知识产权制度。机器人参与创作能否成为法律意义上的作者,该问题一直困扰法学界,有必要设立特殊人格制度。人工智能创作物也在挑战现有作品"独创性"概念,有必要做出重新诠释。机器人本身又涉及到算法和大数据,既有知识产权保护难以提供有效救济,也需求进一步完善,以期更好促进机器人产业发展。总之,人工智能正在颠覆我们对传统知识产权哲学的认知。无论系基于产业发展之需要,还是基于法律"人文"关怀,都有必要全面反思既有的知识产权法律制度,重构人工智能背景下的知识产权法律体系,实现人工智能与知识产权的良性互动与和谐发展。
引用
收藏
页码:120 / 128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26 条
[2]   著作权法定许可与默示许可的功能比较与立法选择 [J].
王国柱 ;
李建华 .
法学杂志, 2012, 33 (10) :150-154
[3]  
网络知识产权法[M]. 知识产权出版社 , 梅术文, 2016
[4]  
西方政治法律思想史[M]. 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 吕世伦, 2016
[5]  
实用民法教程[M]. 四川大学出版社 , 赵霖, 2016
[6]  
机器人战争[M].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 辛格, 2016
[7]  
基于大数据和专家知识的人工智能前沿基础理论[M].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 中国科协学会学术部, 2015
[8]  
李彦宏[M]. 中国言实出版社 , 韩啸, 2015
[9]  
版权许可制度论[M]. 知识产权出版社 , 杨红军, 2012
[10]  
中国知识产权发展的困境与出路[M].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 邹彩霞,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