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心与习心——基于“身体哲学”的阳明心学阐释

被引:7
作者
张再林
马新锋
机构
[1] 西安交通大学人文学院
关键词
身体; 生命符号系统; 本心; 习心; 致良知;
D O I
10.15895/j.cnki.rwzz.2010.02.004
中图分类号
B248.2 [王守仁(王阳明,1472~1528年)及陆王学派];
学科分类号
010102 ;
摘要
在中国哲学史上,阳明心学既是对业已僵化的朱子理学体系的反抗,也是对发端于先秦的身体哲学的一种回归。身的原则贯穿于阳明心学的始终,而此身不仅是切己亲感的"我之身",亦是通过一套"生命符号系统"来打通物我相分的"天人合一"之身。通过"本心"概念,王阳明重新确立了身体哲学的"家本位"、"情本位"原则。同时,由于身亦为在世之身,从而导致"习心"的形成,而"习心"是人欲侵染的结果,其根源恰恰在于古代中央集权大一统社会自身的权力等级制度之中。因而,本心与习心便构成阳明哲学最根本的矛盾,其本质乃是平等与不平等、身体话语与权力话语的对立。而这对矛盾的解决,最终是一个基于身体之践履的致良知过程。
引用
收藏
页码:25 / 31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中国哲学中的本体观念 [J].
張岱年 .
安徽大学学报, 1983, (03) :1-4
[2]  
作为身体哲学的中国古代哲学[M].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张再林, 2008
[3]  
世纪新梦[M]. - 安徽文艺出版社 , 李泽厚著, 1998
[4]  
王阳明全集[M]. - 上海古籍出版社 , (明)王守仁著, 1992
[5]  
思辨的张力[M]. - 湖南教育出版社 , 邓晓芒著, 1992
[6]  
有无之境[M]. - 人民出版社 , 陈来 著, 1991
[7]  
存在与虚无[M]. - 三联书店[法]让-保尔·萨特(Jean-Paul, 1987
[8]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 - 人民出版社 , 马克思, 1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