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法治实践中的“法民关系”

被引:56
作者
凌斌
机构
[1] 北京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法民关系; 司法公信力; 法律解释权; 中国法治道路;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0.0 [理论];
学科分类号
030101 ;
摘要
西方法治理论的职业主义存在局限,中国法治理论要深入理解法民关系的理想类型和一般原理。法民关系是法律人与普通人围绕法律解释权分配形成的主体间关系。法民关系的两个"理想类型",是以法官和律师为核心的、法律职业共同体主导的"消极法民关系"以及以当事人和法官为核心的、法律职业共同体与普通民众主导的"积极法民关系"。二者既在具体案件中围绕法律解释权的分配形成了不同的"微观司法环境",又在总体上基于司法公信和法治信仰构成了不同的"宏观法治状况"。应从植根国情的法民关系出发,探索中国法治的发展道路。
引用
收藏
页码:151 / 166+208 +208
页数:17
相关论文
共 29 条
[1]   司法视域中的法学研究课题 [J].
江必新 .
法学研究, 2011, 33 (06) :9-12
[3]   法治的两条道路 [J].
凌斌 .
中外法学, 2007, (01) :1-20
[4]   判决与民意——兼比较考察中美法官如何对待民意 [J].
孙笑侠 ;
熊静波 .
政法论坛, 2005, (05) :49-58
[5]   司法职业化与民主化 [J].
何兵 .
法学研究, 2005, (04) :100-113
[6]   法律实施及其相关概念辨析 [J].
夏锦文 .
法学论坛, 2003, (06) :27-32
[7]   法律原则在法律推理中的地位和作用——一个比较的研究 [J].
葛洪义 .
法学研究, 2002, (06) :3-14
[8]   法律实效与法律效力、法律实施及法律实现的区别与联系——法律实效系列研究之二 [J].
邹晓红 .
松辽学刊(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2, (05) :29-31
[9]   理想类型与经典社会学的分析范式 [J].
周晓虹 .
江海学刊, 2002, (02) :94-99+207
[10]   形式规则与价值判断的双重变奏——法律推理方法的初步研究 [J].
张骐 .
比较法研究, 2000, (02) :132-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