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大城市要素效率及其提高潜力研究

被引:13
作者
郭腾云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关键词
DEA模型方法; 要素效率; 提高潜力; 主要特大城市; 中国;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299.2 [中国];
学科分类号
1204 ;
摘要
利用数据包络分析模型方法对中国主要特大城市要素效率及其提高潜力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得出的主要结论包括:①主要特大城市要素效率水平一般,且大部分城市要素效率偏低;②导致要素效率偏低的主要原因在于纯技术效率偏低;③主要特大城市要素效率的提高潜力都比较大,且呈现出明显的由东部沿海地区向西部地区逐渐提高的空间分异现象;④主要特大城市要素效率的提高潜力与城市规模等级呈负相关的关系。从要素效率和提高潜力上看,主要特大城市土地等资源紧张的原因主要在于利用效率不高,因此,通过技术进步,走资源节约型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应成为这些特大城市发展的重要方向;提高要素的效率应成为我国政府主导型特大城市发展的主要策略和缓解其土地等资源紧张的有效方式;提高城市自身及其所在区域的技术经济水平应成为提高城市要素效率的重要途径。
引用
收藏
页码:338 / 345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资源节约评价及其驱动机制分析——以南京市为例 [J].
赵海霞 ;
朱德明 ;
黄贤金 .
资源科学, 2008, (12) :1873-1879
[2]   苏州市与徐州市耕地资源变化与经济发展关系的对比分析 [J].
何蓓蓓 ;
刘友兆 ;
梅艳 ;
张健 .
资源科学, 2008, (07) :1047-1052
[3]   广州市土地安全预警系统与RBF评估模型的构建 [J].
郑荣宝 ;
刘毅华 ;
董玉祥 .
地理科学, 2007, (06) :774-778
[4]   我国资源型城市效率的DEA方法评价 [J].
郭海涛 ;
于琳琳 ;
李经涛 .
中国矿业, 2007, (07) :5-9
[5]   20世纪90年代中国城市效率的时空变化 [J].
李郇 ;
徐现祥 ;
陈浩辉 .
地理学报, 2005, (04) :615-625
[6]   资本投入测量综述 [J].
孙琳琳 ;
任若恩 .
经济学(季刊), 2005, (03) :823-842
[7]   城镇土地利用结构效率的数据包络分析 [J].
郑新奇 ;
王筱明 .
中国土地科学, 2004, (02) :34-39
[8]   中国城市投入产出有效性的数据包络分析 [J].
杨开忠 ;
谢燮 ;
不详 .
地理学与国土研究 , 2002, (03) :45-47
[9]   企业的起源与本质分析 ——马克思与西方产权学派比较 [J].
王丁宏 .
江汉论坛, 2001, (03) :5-9
[10]  
西方经济学[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高鸿业主编,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