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在需求、典型方式与主体功能区生态补偿机制创新

被引:22
作者
王德凡
机构
[1] 重庆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主体功能区; 区域协调发展; 政府作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321 [区域环境规划与管理];
学科分类号
083305 ; 1204 ;
摘要
我国的生态补偿机制由政府补偿与市场补偿两种方式构成,政府补偿占据主导地位,市场补偿是补充手段,两者共同发挥作用,不仅为环境资源外部性问题的内部化解决提供了保障,而且为区域协调发展开拓了新路径。以生态公共产品交易理论为基础,在充分考量我国国情的基础上,从扶持生态产品生产厂商、构建生态服务交易市场、构建市场化生态补偿机制三个层面入手,构建现代生态补偿机制。为保证市场化生态补偿机制的良性运行,应辅以必要的配套措施,如完善生态保护法律体系和监督管理保障体系,规范生态产品交易平台,加大财税政策的支持力度等。
引用
收藏
页码:93 / 101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打好“三大攻坚战”/“污染防治与环保制度创新”系列笔谈之二 生态补偿的实际运作观察 [J].
吴平 .
改革, 2017, (10) :71-74
[2]   长江经济带跨省域生态补偿机制的构建 [J].
王树华 .
改革, 2014, (06) :32-34
[3]   京津冀区域生态协同治理:由政府行为与市场机制引申 [J].
王家庭 ;
曹清峰 .
改革, 2014, (05) :116-123
[4]   生态补偿研究中的几个关键问题 [J].
赵雪雁 ;
李巍 ;
王学良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2, 22 (02) :1-7
[5]   中国生态补偿的实践及其政策取向 [J].
孙新章 ;
谢高地 ;
张其仔 ;
周海林 ;
郭朝先 ;
汪晓春 ;
刘荣霞 .
资源科学, 2006, (04) :25-30
[6]   生态补偿的理论探讨 [J].
毛显强 ;
钟瑜 ;
张胜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2, (04) :4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