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主要产沙区近年降水变化的空间格局

被引:10
|
作者
刘晓燕 [1 ]
李晓宇 [2 ]
党素珍 [3 ]
机构
[1] 黄河水利委员会
[2] 黄河水文水资源科学研究院
[3] 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
关键词
黄河; 主要产沙区; 降水; 大暴雨; 变化;
D O I
10.13243/j.cnki.slxb.20150875
中图分类号
P426.6 [降水];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采集整理了1966—2014年黄河潼关以上主要产沙区604个雨量站的逐年逐日降水,并基于GIS制作了1966—2014年不同时期的年降水量和日降水大于10、25、50、100 mm的年降水总量空间分布图,进而分析了该区不同雨强量级的年降水总量和大暴雨发生频次等降水因子的变化。研究认为,该区日降水大于50 mm的降水总量占年降水量的比例为2.3%7.8%,其产洪产沙量占年水沙量的比例分别为20%和44%;在潼关来沙较天然时期减少约88%的2005—2014年,河龙间大部、泾河上中游和汾河上游等日降水大于10、25、50 mm的年降水总量总体偏丰;2010—2014年,日降水大于25 mm和50 mm的年降水总量偏丰程度更高,其偏丰程度大于5%的面积占研究区总面积的比例分别为76.9%和69.6%;近年降水偏枯区主要分布在祖厉河和渭河上游西北部。2012—2013年几乎是1966年以来研究区降水最丰的时段。2001年以来,河龙间大部和泾河上中游地区大暴雨发生频次偏高,其它区偏低。
引用
收藏
页码:463 / 472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 [1] 基于黄河河潼区间输沙量过程的特征性降雨研究
    何毅
    穆兴民
    赵广举
    高鹏
    [J]. 泥沙研究, 2015, (02) : 53 - 59
  • [2] 黄土高原现状梯田和林草植被的减沙作用分析
    刘晓燕
    杨胜天
    王富贵
    何兴照
    马红斌
    罗娅
    [J]. 水利学报, 2014, 45 (11) : 1293 - 1300
  • [3] 黄河流域中游典型支流汛期降雨特性变化分析
    罗琳
    王忠静
    刘晓燕
    张学成
    [J]. 水利学报, 2013, (07) : 848 - 855
  • [4] 最近30年河龙区间降雨侵蚀力的时空演变特征
    刘建祥
    李智广
    张晓萍
    李锐
    许晓鸿
    周鸿文
    [J].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2013, 11 (02) : 6 - 13
  • [5] 近50年黄土高原侵蚀性降水的时空变化特征
    信忠保
    许炯心
    马元旭
    [J]. 地理科学, 2009, 29 (01) : 98 - 104
  • [6] 黄土高原土壤侵蚀暴雨的研究
    周佩华
    王占礼
    [J]. 水土保持学报 , 1992, (03) : 1 - 5
  • [7] 黄土高原土壤侵蚀暴雨标准
    周佩华
    王占礼
    [J]. 水土保持通报, 1987, (01) : 38 - 44
  • [8] 黄土地区降雨特性与土壤流失关系的研究 Ⅲ——关于侵蚀性降雨的标准问题
    王万忠
    [J]. 水土保持通报, 1984, (02) : 58 - 63
  • [9] 黄土地区降雨特性与土壤流失关系的研究
    王万忠
    [J]. 水土保持通报, 1983, (04) : 7 - 13+65
  • [10] 黄土高原的暴雨特性及分布规律
    张汉雄
    王万忠
    [J]. 水土保持通报, 1982, (01) : 35 - 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