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造运动与中国沿岸平原的地质灾害

被引:6
作者
李从先
范代读
邓兵
王德杰
机构
[1] 同济大学海洋地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同济大学海洋地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同济大学海洋地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同济大学海洋地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上海,上海,上海,上海
关键词
构造沉降带和隆起带; 中国海岸带; 海平面上升; 脆弱性评估; 湿地再生;
D O I
10.13577/j.jnd.2002.0105
中图分类号
P694 [灾害地质学];
学科分类号
0818 ; 081803 ;
摘要
中国海岸穿过构造沉降带和隆起带,沉降带及隆起带断陷盆地的持续下降吸引了源远流长的大河在此人海,而隆起带内入海的河流多为近源小河,从而引起河流泥沙沿岸分配的不均和海岸沉积物的差异。沉降带内每公里海岸线接受的沉积物是隆起带的数十倍,且以砂质沉积物为主.隆起带河流泥沙来量少.而且砂质沉积物占了压倒的优势.河流泥沙沿岸分配的不均决定了中国沙质和淤泥质海岸的基本类型和分布格局、沉降带和隆起带松散沉积层的厚度和结构,山此产生了中国沿岸与第四纪沉积层有关的灾害和环境问题的有规律的分布。地面沉降主要分布于沉降带内,而地下海水入侵多出现在依赖地下水的隆起带内,底辟构造、浅层天然气往往在大河三角洲构成灾害和潜在的地质灾害.沉降带和隆起带断陷盆地内的海岸低地通常是海平面上升的主要脆弱地区.此外,丰富的河流泥沙使中国海岸对全球海平面上升的响应也不相同,如海岸湿地的再生和海岸侵蚀原因的复杂性等.
引用
收藏
页码:28 / 33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鲁南沙质海岸的侵蚀量及其影响因素 [J].
庄振业 ;
印萍 ;
吴建政 ;
庄丽华 .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2000, (03) :15-21
[2]   珠江三角洲口门区近期演变与围垦远景分析 [J].
刘岳峰 ;
韩慕康 ;
邬伦 ;
三村信男 .
地理学报, 1998, (06)
[3]   山东省莱州湾地区海水入侵灾害及其综合防治 [J].
胡政 ;
冯志泽 ;
何钧 ;
肖兰喜 ;
秦梅梅 .
自然灾害学报, 1995, (01) :104-109
[4]   中国沿海海水入侵机制和变化规律的初步研究 [J].
杨桂山 .
自然灾害学报, 1993, (02) :75-82
[5]   山东半岛若干平直砂岸近期强烈蚀退及其后果 [J].
庄振业 ;
陈卫民 ;
许卫东 ;
沈才林 .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 1989, (01) :90-98
[6]  
中国对外经济统计年鉴[M]. 中国统计出版社 , 国家统计局贸易外经统计司编, 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