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植被净初级生产力的空间格局及其对气候因素的响应

被引:23
作者
丁庆福 [1 ,2 ]
王军邦 [2 ]
齐述华 [3 ]
叶辉 [3 ]
黄玫 [2 ]
徐跃通 [1 ]
应天玉 [4 ]
陶健 [2 ]
机构
[1] 山东师范大学人口资源与环境学院
[2]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生态系统网络观测与模拟重点实验室
[3] 江西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
[4] 东北林业大学林学院
关键词
植被; 净初级生产力; 空间格局; 气候; 遥感-过程模型;
D O I
10.13292/j.1000-4890.2013.0112
中图分类号
Q948 [植物生态学和植物地理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应用遥感-过程耦合模型(GLOPEM-CEVSA),模拟了2000—2006年江西省陆地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分析了其空间格局及其对气候因子的响应。本模型模拟数据与样点实测数据间呈显著的线性相关,复相关系数为0.85(P<0.001)。在全省主要植被类型中,常绿针叶林的NPP最高(1091.38gC·m-2·a-1),其次是常绿阔叶林(846.09gC·m-2·a-1)、灌丛(596.62gC·m-2·a-1)和草地(325.50gC·m-2·a-1)。不同气候梯度上的NPP分布状况分析表明,在降水低于1900mm的地区,随降水量增加NPP略有增加但幅度较小且波动较为剧烈;在降水量为1900~1950mm的地区,降水越多NPP也越高,且增加显著;但在降水高于1950mm地区,NPP则随着降水的增加而降低。在气温低于17℃的区域,温度越高NPP也较高,而在温度高于17℃的区域,NPP则随温度增加而降低。进一步分析低(<17.25℃)、均(17.25~18.55℃)、高(>18.55℃)3个气温区内空间上NPP与降水的关系发现,低温区和均温区主要植被以常绿针叶林为主,NPP较高,而高温区则以农田和灌丛为主,NPP较低且波动较大。
引用
收藏
页码:726 / 732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23 条
[1]   近30年来中国陆地蒸散量和土壤水分变化特征分析 [J].
邴龙飞 ;
苏红波 ;
邵全琴 ;
刘纪远 .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2012, 14 (01) :1-13
[2]   中国陆地生态系统近30年NPP时空变化研究 [J].
陈福军 ;
沈彦俊 ;
李倩 ;
郭英 ;
徐丽梅 .
地理科学, 2011, 31 (11) :1409-1414
[3]  
2000-2008年中国东北地区植被净初级生产力的模拟及季节变化.[J].赵国帅;王军邦;范文义;应天玉;.应用生态学报.2011, 03
[4]   江苏省植被NPP时空特征及气候因素的影响 [J].
王琳 ;
景元书 ;
李琨 .
生态环境学报, 2010, 19 (11) :2529-2533
[5]   内蒙古草原生态系统净初级生产力及其与气候的关系 [J].
龙慧灵 ;
李晓兵 ;
黄玲梅 ;
王宏 ;
魏丹丹 .
植物生态学报, 2010, 34 (07) :781-791
[6]   粮食大省江西的生态转型 [J].
徐婷婷 ;
刘跃进 .
中国经济周刊, 2010, (03) :46-47
[7]   基于遥感-过程耦合模型的1988~2004年青海三江源区净初级生产力模拟 [J].
王军邦 ;
刘纪远 ;
邵全琴 ;
刘荣高 ;
樊江文 ;
陈卓奇 .
植物生态学报, 2009, 33 (02) :254-269
[8]   中国南部样带植被NPP与气候的关系 [J].
陈旭 ;
林宏 ;
强振平 .
生态环境, 2008, 17 (06) :2281-2288
[9]   中国农田生产力变化的空间格局及地形控制作用 [J].
闫慧敏 ;
刘纪远 ;
曹明奎 .
地理学报, 2007, (02) :171-180
[10]  
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多尺度试验观测和跨尺度机理模拟.[J].曹明奎;于贵瑞;刘纪远;李克让.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2004, S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