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协商民主研究30年:协商民主何以须为何以可为

被引:16
作者
李强彬 [1 ]
黄健荣 [2 ]
机构
[1] 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2] 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
关键词
协商民主; 协商; 民主; 说服; 妥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521 [政治制度];
学科分类号
030202 ;
摘要
协商民主理论在不断论争中,其研究范围和研究内容得到极大的拓展和深化,已成为回应当今西方社会现实之挑战和有效提升民主质量的一种重要理论。协商民主理论的推进者通过回应协商民主在理论和实践中面临的规模、合法性和理性选择难题以及文化多元主义、社会不平等、社会复杂性等方面的挑战,为丰富协商民主理论作出了贡献。审视西方协商民主在理论与实践中何以须为何以可为的基本问题,可为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和治理变革提供诸多有益思考。
引用
收藏
页码:87 / 95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DELIBERATIVE DEMOCRATIC THEORY.[J].Simone Chambers.Annual Review of Political Science.2003, 1
[2]  
Unavoidable Inequalities: Some Implications for Participatory Democratic Theory.[J].Karen Wendling.Social Theory and Practice.1997, 2
[3]  
公共政策制定.[M].(美) 安德森; 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4]  
美国民主的未来.[M].(美) 里布; 著.中央编译出版社.2009,
[5]  
公共协商.[M].(美) 博曼; 著.中央编译出版社.2006,
[6]  
协商民主.[M].陈家刚选编;.上海三联书店.2004,
[7]   公共协商和文化多元主义 [J].
詹姆斯博曼 ;
陈志刚 .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2006, (03) :113-123
[8]   协商性民主 [J].
马克·华伦 ;
孙亮 .
浙江社会科学, 2005, (01) :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