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誉理论研究述评

被引:66
作者
李延喜 [1 ]
吴笛 [2 ]
肖峰雷 [1 ]
姚宏 [1 ]
机构
[1] 大连理工大学管理学院
[2] 大连银行第一中心支行
关键词
集体声誉; 个体声誉; 管理者声誉; 声誉机制;
D O I
10.14120/j.cnki.cn11-5057/f.2010.10.003
中图分类号
F0 [经济学];
学科分类号
0201 ;
摘要
声誉可以直接影响集体或者个人的社会形象。本文对国内外关于声誉的文献进行了梳理,对声誉内涵、声誉的形成模型、现实应用等进行了分析和描述。同时,将声誉分类为集体声誉和个人声誉,对集体声誉和个人声誉的形成机理进行了阐述,介绍了国外常见的集体声誉和个人声誉的形成模型,并分析了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对声誉理论在现实中实际应用的研究发现,由于市场经济体制等原因,我国企业和管理者的声誉机制没有得到有效发挥,声誉在完善市场监督、减低代理成本、道德风险等方面的作用有待检验。
引用
收藏
页码:3 / 11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27 条
[1]   国外声誉理论:文献综述、研究展望及对中国的启示 [J].
皮天雷 .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2009, 11 (03) :95-101
[2]  
声誉激励还是经济激励——独立董事“跳槽”的实证研究[J]. 周繁,谭劲松,简宇寅.中国会计评论. 2008(02)
[3]   我国独立董事的声誉激励机制研究 [J].
陈艳 .
经济体制改革, 2008, (03) :77-82
[4]   考虑声誉效应的风险投资控制权激励机制 [J].
徐晋 ;
王爱民 ;
陈宏民 .
管理工程学报, 2007, (03) :67-71+85
[5]   国外企业声誉理论研究述评 [J].
宝贡敏 ;
徐碧祥 .
科研管理, 2007, (03) :98-107
[6]   两阶段动态委托——代理模型研究 [J].
易超琴 ;
万建平 .
管理学报, 2005, (S2) :173-176
[7]   基于声誉理论的我国经理人动态激励模型研究 [J].
刘惠萍 ;
张世英 .
中国管理科学, 2005, (04) :78-86
[8]   国有企业经理人声誉激励机制 [J].
杨亚达 ;
徐虹 .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2004, (04) :47-49
[9]   我国承销商声誉与承销服务费用关系的研究 [J].
刘江会 .
财经研究, 2004, (04) :108-118
[10]   国外声誉理论研究综述 [J].
余津津 .
经济纵横, 2003, (10) :6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