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四驱:网络趣缘群体如何以“物”追忆——对一个迷你四驱车QQ群的民族志考察

被引:47
作者
孙信茹
王东林
机构
[1] 云南大学新闻学院
关键词
迷你四驱车; 网络趣缘群体; 物; 记忆; 网络民族志;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G206 [传播理论];
学科分类号
050302 ;
摘要
网络趣缘群体如何展开记忆实践?通过网络民族志方法,对迷你四驱车爱好者QQ群组交流和线下活动的观察以及深度访谈,发现迷你四驱车迷这个因"物"联结起来的趣缘群体通过网络中的互动、对话与故事讲述,线下竞技活动及展现,将他们对童年的记忆寄托并重构于"玩四驱"的过程中。"玩四驱"不仅成为唤醒、生成童年记忆的重要手段,而且使这个群体拥有了共享的经验与文化。采用哈布瓦赫记忆的"社会框架"等理论解析研究对象的自我想象与身份唤起,则更深入探究了在特定历史情境下代际群体的特征、生活经验和记忆的社会建构等问题。研究表明,"物可追忆"的研究指向了集体记忆中媒介的实质和作用的问题,"互联网深度研究"对普通人社会实践挖掘和主体性经验回归具有价值与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24 / 45+126 +126
页数:23
相关论文
共 29 条
[2]  
中国互联网的深度研究.[J].杨国斌;.新闻与传播评论.2017, 01
[3]   遭遇石头:民俗旅游村的纯然物、使用物与消费符号 [J].
马翀炜 .
思想战线, 2017, 43 (05) :1-10
[5]   网络虚拟社区中的趣缘文化传播 [J].
蔡骐 .
新闻与传播研究, 2014, (09) :5-23+126
[6]   网络趣缘群体的基本特征与传播模式研究——基于6个典型网络趣缘群体的实证分析 [J].
罗自文 .
新闻与传播研究, 2013, 20 (04) :101-111+128
[7]   “回到事物本身”:马克思、列宁和海德格尔 [J].
张一兵 ;
苏明 .
南京社会科学, 2012, (10) :1-8+49
[8]   80后网民的个人传统性及现代性 [J].
赵联飞 .
青年研究, 2012, (05) :11-21+94
[9]   家庭照片:作为文化建构的记忆——大等喊傣族村寨的媒介人类学解读 [J].
孙信茹 ;
杨星星 .
新闻大学, 2012, (03) :42-51
[10]   论定性调查的人数问题:是“代表性”还是“代表什么”的问题——“最大差异的信息饱和法”及其方法论意义 [J].
潘绥铭 ;
姚星亮 ;
黄盈盈 .
社会科学研究, 2010, (04) :108-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