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春末昆明大暴雨的中尺度对流系统特征分析

被引:9
|
作者
梁红丽 [1 ]
王曼 [2 ]
李湘 [1 ]
机构
[1] 云南省气象台
[2] 云南省气象科学研究所
关键词
局地大暴雨; γ中尺度对流系统; 结构特征; 触发因子; 地形;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58.121.1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NCEP/NCAR逐6 h1°×1°再分析资料、FY-2E红外云图TBB资料、昆明C波段多普勒雷达探测资料,结合中尺度数值模式的模拟结果,分析了2012年5月24日晚昆明大暴雨期间中尺度对流系统演变特征及形成机理。结果表明,此次大暴雨是在高低空系统最佳配置下产生的。降水峰值出现时,低层增暖湿,从地面到500 hPa呈显著的对流性不稳定层结,700~500 hPa垂直风切变达14 m·s-1。纬向结构上,暴雨中心低层东风增强,300 hPa以下纬向风辐合,中心强度为-28×10-5s-1,150hPa以下上升气流中心强度为21 m·s-1,近地面水汽通量辐合为-20×10-5 g·hPa-1·s-1·cm-2;经向上,暴雨中心500 hPa以下南风风速辐合,上升气流增强,强度与纬向一致,低层水汽通量辐合中心强度为-30×10-5g·hPa-1·s-1·cm-2,强于纬向水汽通量辐合。此外大暴雨中地形对南风的强迫也是显著的,抬升速度在0.4~1.0m·s-1。这次强降水分为初始、加强、回落和衰减四个阶段,昆明近地层浅薄冷空气加强时,引发其东侧对流单体移向昆明,强降水发生;然后南风出现脉动,局地湿层增厚和垂直风切变加大,促使对流单体两度增强并出现降水峰值;第三次峰值则是弱南风脉动及对流单体合并所造成,由于移入的单体较之原地发展的单体弱得多,原地单体作用的降水峰值也明显小于前面两次。对流降水回波属于暖云性质的热带低质心降水回波。
引用
收藏
页码:1391 / 1403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 [1] 一次云南强对流暴雨的中尺度特征分析
    鲁亚斌
    李华宏
    闵颖
    胡娟
    许迎杰
    杨竹云
    [J]. 气象, 2018, 44 (05) : 645 - 654
  • [2] 滇缅脊前一次弱对流形成的局地大暴雨过程分析
    金少华
    周泓
    李桂华
    [J]. 暴雨灾害, 2014, 33 (01) : 26 - 33
  • [3] “12.7.21”西南涡极端强降雨的成因分析
    陈贵川
    谌芸
    张勇
    陈鹏
    王欢
    黎中菊
    刘念
    翟丹华
    龙美希
    [J]. 气象, 2013, 39 (12) : 1529 - 1541
  • [4] 云南突发性特大暴雨过程成因分析
    许美玲
    尹丽云
    金少华
    朱莉
    许迎杰
    [J]. 高原气象, 2013, 32 (04) : 1062 - 1073
  • [5] 2010年云南“6.25”特大暴雨中尺度特征及成因的数值模拟分析
    朱莉
    张腾飞
    尹丽云
    闵颖
    赵宁坤
    [J].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 (S1) : 172 - 182
  • [6] 登陆热带气旋引发云南强降水的环境场特征
    郭荣芬
    肖子牛
    鲁亚斌
    [J]. 气象, 2013, 39 (04) : 418 - 426
  • [7] 南亚高压多年平均变化特征
    黄蕾
    毛文书
    高楷祥
    雷天行
    [J].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学报, 2013, 28 (02) : 155 - 161
  • [8] 2004年初夏一次云南暴雨过程的中尺度系统及其水汽特征分析研究
    董海萍
    赵思雄
    曾庆存
    [J]. 热带气象学报, 2011, 27 (05) : 657 - 668
  • [9] 低纬高原中-γ尺度微单体暴雨个例的观测分析
    徐八林
    刘黎平
    王改利
    杨宇
    罗宇清
    [J]. 高原气象 , 2010, (03) : 778 - 785
  • [10] 孟加拉湾风暴暴雨的能量分析
    许美玲
    段旭
    张秀年
    [J].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学报, 2006, (02) : 277 - 2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