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网络视角下教育虚拟社区交往效果研究

被引:11
|
作者
胡凡刚
包惠民
刘玮
机构
[1] 曲阜师范大学信息技术与传播学院
关键词
社会网络; 教育虚拟社区; 交往效果; 策略;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G434 [计算机化教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该文在基于课程"学习科学与技术"的教育虚拟社区交互性学习和交往实践的基础上,运用社会学、社会网络等相关理论和研究方法,从社会网络视角,利用网络结构的密度、凝聚子群、中心性、角色对等等参数对教育虚拟社区成员的参与性特征进行了分析,揭示了社区中整体网络、网络子群和个人的交往效果,在此基础上运用社会网络理论中的"异质性"理论和"结构角色"理论探讨提升教育虚拟社区交往效果的策略,从而促进教育虚拟社区交往的有效运行。
引用
收藏
页码:40 / 47+53 +53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6 条
  • [1] 国外群体凝聚力研究评介
    刘敬孝
    杨晓莹
    连铃丽
    [J]. 外国经济与管理, 2006, (03) : 45 - 51
  • [2] 社会结构[M]. 吉林人民出版社 , (英) 洛佩兹, 2007
  • [3] 社会网络与组织[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 ) 奇达夫, 2007
  • [4] 社会网络分析法[M]. 重庆大学出版社 , (美) 斯科特 (Scott, 2007
  • [5] 社会网分析讲义[M].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罗家德著, 2005
  • [6]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and Communities-of-Practice: Toward a Unified View of Working, Learning, and Innovation[J] . John Seely Brown,Paul Duguid.Organization Science . 199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