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岸带区域综合承载力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应用——以南通市为例

被引:37
作者
魏超 [1 ]
叶属峰 [2 ,3 ]
过仲阳 [1 ]
刘汉奇 [2 ]
邓邦平 [2 ]
刘星 [2 ]
机构
[1] 华东师范大学地理信息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 国家海洋局东海环境监测中心
[3] 海洋赤潮灾害立体监测技术与应用国家海洋局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综合承载力; D-PSR-C; 指标体系; 状态空间法; 发展阶段系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24 [人类、资源、能源与环境的关系];
学科分类号
1204 ;
摘要
借鉴"驱动力-压力-状态-响应-控制力"概念模型,依据数据可获取性,构建海岸带区域综合承载力评估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以江苏省南通市海岸带为例,利用状态空间法开展研究区2005年、2008年和2009年综合承载力评估,五县(市)陆域、滩涂、海洋和区域的综合承载力基本处于可载状态,部分县(市)出现满载。从2005年至2009年,滩涂、海洋和区域综合承载力基本呈上升趋势,海门市海洋和区域的综合承载力上升分别为124.61%和142.98%;而陆域综合承载力呈下降趋势,如东县下降达22.42%。基于指标承载力贡献率分析,污染物及能耗、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环境压力是影响综合承载力关键因子。海岸带区域综合承载力的评估与分析,可作为制定区域发展规划的重要依据。
引用
收藏
页码:5893 / 5904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1]  
江苏统计年鉴.[Z].徐劼;樊燕超 主编.中国统计出版社.2012,
[2]  
江苏统计年鉴.[Z].汤以伦 主编.中国统计出版社.2005,
[3]  
长江三角洲海岸带区域综合承载力评估与决策.[M].叶属峰; 等著.海洋出版社.2012,
[4]  
典型海洋生态系统服务及价值评估.[M].张朝晖; 叶属峰; 朱明远; 著.海洋出版社.2008,
[5]  
生态承载力复合模型系统与应用.[M].王开运等; 著.科学出版社.2007,
[6]  
海陆一体化建设研究.[M].栾维新等著;.海洋出版社.2004,
[7]  
可持续发展理论探索.[M].高吉喜著;.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1,
[8]   Recreation carrying capacity estimations to support beach management at Praia de Faro, Portugal [J].
Zacarias, Daniel A. ;
Williams, Allan T. ;
Newton, Alice .
APPLIED GEOGRAPHY, 2011, 31 (03) :1075-1081
[10]  
Primary productivity and the carrying capacity for herring in NE Pacific marine ecosystems.[J].R. Ian Perry;Jacob F. Schweigert.Progress in Oceanography.2008,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