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视野中的人工智能与人工智能教育——理念、战略和工程化设计

被引:16
作者
桑新民 [1 ,2 ]
机构
[1] 南京大学教育研究院
[2] 杭州银湖书院未来教育研究所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智力; 深度学习; 智能素养; 未来教育;
D O I
10.13527/j.cnki.educ.sci.china.2022.03.006
中图分类号
G434 [计算机化教学];
学科分类号
040110 ;
摘要
当前,开展教育与技术两种不同话语体系的深层次对话,用教育的语言解读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历史与现状,并在教育信息化向智能化攀升的历史大背景中,展望人机协同创新的智能化教育变革发展的未来走向,是一项十分必要的工作。在工业文明向信息时代生态文明变革的战略视野中,对人工智能教育系统工程的设计,必须用互联网思维、智能化思维超越原有工业化的思维框架,才有可能突破目前发展中的各种阻力、惯性、瓶颈,求真务实地创新发展。要倡导培养“智能素养”、防范“智能风险”,创建“团队化人机共生学习模式细胞结构”,以此作为信息化学习空间的“生成元”。人工智能的本质是在对人类智力深刻反思基础上的科技创新、文化创新、文明觉醒。当代人工智能的迅速发展和在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必将激发、凝聚全社会的学习智慧、教育资源,创生出各种改善社会异化、教育异化的有效行为和变革教育的强大力量。
引用
收藏
页码:3 / 21
页数:19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学习科学与技术.[M].桑新民.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
[2]  
激动人心.[M].赵奂辉著;.浙江文艺出版社.1999,
[3]  
呼唤新世纪的教育哲学.[M].桑新民著;.教育科学出版社.1993,
[4]   21世纪:大学课堂向何处去?——“太极学堂”的理念与实践探索 [J].
桑新民 ;
李曙华 ;
谢阳斌 .
开放教育研究, 2012, 18 (02) :9-21
[5]   学习主体与学习环境双向建构与整体生成——创造全球化时代的学习文化与教育智慧 [J].
桑新民 .
教育发展研究, 2009, (23) :58-65
[6]   当代科学的规范转换——从还原论到生成整体论 [J].
李曙华 .
哲学研究, 2006, (11) :89-94
[7]   学习究竟是什么?——多学科视野中的学习研究论纲 [J].
桑新民 .
开放教育研究, 2005, (01) :8-17
[8]   用理论解读“IT” [J].
桑新民 .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02, (Z1) :42-47
[9]   技术—教育—人的发展(下)——现代教育技术学的哲学基础初探 [J].
桑新民 .
电化教育研究, 1999, (03) :30-32+42
[10]   技术—教育—人的发展(上)——现代教育技术学的哲学基础初探 [J].
桑新民 .
电化教育研究, 1999, (02) :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