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长制的制度经济学分析

被引:67
作者
沈满洪
机构
[1] 宁波大学商学院
关键词
河长制; 制度绩效; 制度创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091.349 [制度学派、新制度学派(现代制度学派)]; TV213.4 [水利资源的管理、保护与改造];
学科分类号
060207 ; 020102 ; 082802 ;
摘要
河长制由江苏省无锡市首创。河长制的发展经历了个别首创、局部扩散和全面推进等三个阶段。河长制的诞生源于水资源危机、水环境危机、水生态危机等水危机,而水危机的根源在于水体制失灵、水机制失灵和水制度失灵。河长制的实质是对现有河流管理制度的统筹,是对现有河流管理权威的加强,是对现有河流管理职责的监管。河长制的环境绩效是单一的正面效应,而河长制的经济绩效和社会绩效则具有双重性。从实施河长制的地区观察,河流的水环境质量显著改善。河长制的实施,倒逼经济转型升级,出现经济生态化和生态经济化的趋势,但是,也呈现出"不惜代价治水"的高成本问题。河长制的实施,强化了政府主体的作用,弱化了市场主体的作用;强化了政府机制的功能,弱化了社会机制的功能;强化了河长的职能,弱化了原治水部门的职能。在水危机和水制度危机十分严峻的背景下,即使存在河长制的负面影响,只要正面效应大于负面效应,河长制依然是值得肯定的。分析已有治水机构及治水机制可知,河长制的职能定位应该是调查研究、综合协调、考核评价、监督检查。河长制的可能模式包括政府主导型模式——党政领导担任河长、社会主导型模式——社会贤达担任河长和市场主导型模式——企业家担任河长,在一定的时期也许是三种模式同时并存。从历史长河来观察,河长制是特定历史阶段的产物。随着现代水治理体系和水治理机制的完善,河长制最终将退出历史舞台。
引用
收藏
页码:134 / 139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论河长制的发展实践与推进 [J].
朱玫 .
环境保护, 2017, 45(Z1) (Z1) :58-61
[3]   对河长制管理制度问题的思考 [J].
姜斌 .
中国水利, 2016, (21) :6-7
[4]  
水环境治理模式创新向长效机制演化的路径研究——基于“河长制”的思考[J]. 李成艾,孟祥霞.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 2015 (06)
[6]   基于新制度经济学视角的“河长制”评析 [J].
王书明 ;
蔡萌萌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1, 21 (09) :8-13
[7]  
公共事物的治理之道[M]. 上海译文出版社 , (美) 奥斯特罗姆 (Ostrom, 2011
[8]  
太湖健康状况报告 .2 . 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