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90年代以来封闭社区国内外研究述评

被引:20
作者
刘晔
李志刚
机构
[1] 中山大学城市与区域研究中心
基金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
关键词
封闭社区; 形成机制; 社会隔离;
D O I
10.13959/j.issn.1003-2398.2010.03.010
中图分类号
C916 [社会工作、社会管理、社会规划];
学科分类号
1204 ;
摘要
全球化与"新自由主义"背景下,封闭社区已经成为当代城市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以多重维度解读封闭社区的形成与发展之动力机制,探讨了全球化与后福特主义、新自由主义公共策略、公共选择与制度经济学、社会隔离与社会冲突、文化权力与空间等五种研究范式。根据市场、权力、居民群体三方力量的消长,可将诸类案例划分为自发推动、资本驱动以及自上而下三种。对于封闭社区与社会隔离的相关性问题,存在社会结构体制与个人行为态度两个层面的争论。在此基础上,本文对国内的相关领域研究提出了建议与展望。
引用
收藏
页码:10 / 15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41 条
[1]   论争、误区、空白——从城市设计角度评述封闭住区的研究现状 [J].
徐苗 ;
杨震 .
国际城市规划, 2008, (04) :24-28
[2]   国外封闭社区发展的特征描述 [J].
李培 .
国际城市规划, 2008, (04) :110-114
[3]   国外城市封闭社区及其治理 [J].
秦瑞英 ;
闫小培 ;
曹小曙 .
经济地理, 2008, (03) :401-405+429
[4]  
全球化与再地域化:欧盟城市管治的尺度重组[J]. 尼尔·布伦纳,徐江.国际城市规划. 2008(01)
[5]   “全球城市”极化与上海社会空间分异研究 [J].
李志刚 ;
吴缚龙 ;
高向东 .
地理科学, 2007, (03) :304-311
[6]   封闭式小区的利弊及其对策 [J].
高翔 ;
张楠 .
山西建筑, 2006, (19) :34-35
[7]   以连续性公共空间组织为主线的小区规划 [J].
荆子洋 ;
张键 .
建筑学报, 2006, (04) :16-18
[8]   回归城市——对住区空间形态的一点思考 [J].
窦以德 .
建筑学报, 2004, (04) :8-10
[9]   城市封闭住区研究 [J].
钟波涛 .
建筑学报, 2003, (09) :14-16
[10]  
城市居住区“开放性”模式研究[D]. 吕彬.大连理工大学. 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