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反贫困问题研究:类型、误区及对策

被引:54
作者
贺雪峰
机构
[1] 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
关键词
贫困; 扶贫; 社区瞄准; 城市化; 赋权;
D O I
10.13644/j.cnki.cn31-1112.2017.04.007
中图分类号
F323.8 [农业收入与分配];
学科分类号
020205 ; 1203 ; 0202 ;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反贫困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主要原因是城市化为农户家庭提供了城市获利机会。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务工经商,让渡出农村获利机会,从而使得留村务农农户也可以有相对较高收入。当前中国农村贫困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农户缺少家庭劳动力而产生的贫困,二是生存条件恶劣的连片特困地区的贫困。反贫困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急于求成。解决农村贫困的根本办法是继续城市化,为农户提供在城市获利的体制机制保障,基础则是为农民提供增长自我发展能力所需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
引用
收藏
页码:57 / 63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论精准扶贫政策的不精准执行 [J].
雷望红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 17 (01) :1-8
[2]   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 齐心协力打赢脱贫决胜攻坚战 [J].
马建堂 .
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2016, (02) :4-10
[3]   实施精准扶贫新战略的难题和破解之道 [J].
杜志雄 ;
詹琳 .
中国发展观察, 2015, (08) :23-26
[4]   论中国的精准扶贫 [J].
汪三贵 ;
郭子豪 .
贵州社会科学, 2015, (05) :147-150
[6]  
城市化的中国道路[M]. 东方出版社 , 贺雪峰, 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