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京都议定书》时代的国际气候谈判:制约因素与协同合作

被引:2
作者
王苏春
机构
[1]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关键词
后《京都议定书》时代; 《巴厘岛行动计划》; 国际气候谈判; 技术转移与资金支持; “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
D O I
10.13878/j.cnki.yjxk.2015.04.004
中图分类号
D996.9 [国际环境保护法]; P46 [气候学];
学科分类号
030109 ; 030206 ; 030609 ; 0706 ; 070601 ;
摘要
达成有约束力的国际气候协议是后《京都议定书》时代的重要内容,近些年国际社会的努力大多以失败而告终,主要原因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两大阵营存在难以逾越的鸿沟,具体表现为对"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存在不同解释,技术创新和转移存在困难,资金支持数额存在分歧,对失去竞争优势存在忧虑等。通过"可衡量、可报告和可核实"(MRV)方案,制订环境商品和服务清单、促进技术转移,优化资金支持机制,重新修订竞争策略等针对性措施,以协同合作化解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气候谈判中的分歧。中国必须在经济增长和应对气候变暖之间保持平衡,既要维护既有利益,又要在国际气候谈判中争取更多的话语权。
引用
收藏
页码:27 / 33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应对气候变化研究进展报告[M]. 气象出版社 , 李廉水, 2012
[2]   International trade and climate change [J].
Chen, Xiao ;
Woodland, Alan .
INTERNATIONAL TAX AND PUBLIC FINANCE, 2013, 20 (03) :381-413
[3]  
Reaching a Global Agreement on Climate Change: What are the Obstacles? [J] . Gary ClydeHUFBAUER,JisunKIM.&nbsp&nbspAsian Economic Policy Review . 2010 (1)
[4]  
We Need to Guard Against Destructive Creation [J] . Jagdish N.,Bhagwati.&nbsp&nbspCallaloo . 2008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