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聚外部性与碳生产率空间趋同研究

被引:39
作者
沈能 [1 ]
王艳 [2 ]
王群伟 [1 ]
机构
[1] 苏州大学商学院
[2] 山东师范大学人口·资源与环境学院
关键词
碳生产率; 空间趋同; 集聚外部性;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F205 [资源、环境和生态管理]; F424 [工业建设与发展];
学科分类号
0701 ; 070104 ; 120405 ; 020106 ; 020205 ; 0202 ;
摘要
从新经济地理学的视角将集聚动态外部性纳入碳生产率空间趋同的分析框架中。研究发现:碳生产率在邻近地域上有明显的连续性和粘滞性,且呈现强局部集聚特征。不论长期还是短期,我国低碳生产率均存在着空间条件β趋同,且存在着显著的俱乐部趋同效应。东部省区显著受惠于邻近省区的正外部性,均向高值收敛,中西部省区显著受到邻近省区的负外部性影响,均向低值收敛。其中,集聚动态外部性是改善碳生产率和实现碳生产率趋同的重要机制。不同集聚程度下不同的集聚形式对应于不同的碳生产率,随着集聚程度的提高,专业化集聚减排效应递减的同时多样化集聚减排效应递增。而且专业化集聚和多样化集聚的减排效应是可以同时存在的,这取决于适宜的集聚程度。东部地区专业化集聚和多样化集聚的减排效应均较显著,而中西部地区仅体现微弱的专业化集聚效应。经验研究表明,在改善碳排放效率方面,集聚生产要优于分散生产,政府应根据不同地区集聚程度和工业发展阶段,采取差异化的工业集聚形式和政策。
引用
收藏
页码:40 / 47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2]   经贸、地理关联与地区间环境效率溢出 [J].
孔元 ;
冯冰 .
南方经济, 2012, (02) :27-38
[3]   我国碳生产率区域差异性研究 [J].
潘家华 ;
张丽峰 .
中国工业经济, 2011, (05) :47-57
[5]   空间集聚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基于门限模型的非线性关联研究 [J].
王丽丽 ;
范爱军 .
财贸经济, 2009, (12) :105-110+140
[6]   中国各省份劳动生产率增长的收敛性:1978~2006年 [J].
高帆 ;
石磊 .
管理世界, 2009, (01) :49-60+71
[7]   工业集聚与城市劳动生产率的因果关系和决定因素——中国城市的空间计量经济联立方程分析 [J].
柯善咨 ;
姚德龙 .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08, 25 (12) :3-14
[8]   企业规模、城市规模与集聚经济——对中国制造业企业普查数据的实证分析 [J].
傅十和 ;
洪俊杰 .
经济研究, 2008, 43 (11) :112-125
[9]   环境、资源与工业增长的协调性 [J].
涂正革 .
经济研究, 2008, (02) :93-105
[10]   参数异质性、经济趋同与中国区域经济发展 [J].
周业安 ;
章泉 .
经济研究, 2008, (01) :60-75+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