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中游地区淤地坝减洪减沙及减蚀作用研究

被引:78
|
作者
冉大川
罗全华
刘斌
王宏
机构
[1] 黄委会西峰水土保持科学试验站
[2] 黄委会天水水土保持科学试验站 甘肃西峰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陕西杨凌 
[3] 甘肃西峰 
[4] 甘肃天水 
关键词
淤地坝; 减洪减沙作用; 减蚀作用; 拦泥指标; 黄河中游;
D O I
10.13243/j.cnki.slxb.2004.05.002
中图分类号
TV649 [其他];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本文对黄河中游河龙区间及泾河、北洛河、渭河流域淤地坝的减洪减沙及减蚀作用进行了深入地分析和研究。提出了淤地坝减洪量、拦泥量和减蚀量的计算方法;对淤地坝的减蚀量进行了分析和计算。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作为多沙粗沙区核心地区的河龙区间,1970~1996年淤地坝减洪减沙量分别占水土保持措施减洪减沙总量的59 3%和64 7%,其减洪减沙作用十分明显。1970~1996年,河龙区间及泾河、北洛河、渭河流域淤地坝年均减沙达1 138亿t,可为黄河下游减少淤积0 285亿t;可减少冲沙用水22 8亿m3;节约清淤费用85 5亿元。淤地坝建设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十分显著。为此,建议黄河中游黄土高原地区应以淤地坝建设为重点,全面推进水土保持生态建设。
引用
收藏
页码:7 / 13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3 条
  • [1] 水土保持措施对黄河减水减沙作用的分析
    冉大川
    刘斌
    王宏
    [J]. 中国水土保持, 2002, (10) : 38 - 39+53
  • [2] 晋西北地区淤地坝减洪减沙效益计算方法研究
    刘勇
    冉大川
    罗全华
    刘斌
    吴永红
    [J]. 水土保持通报, 1997, (05) : 30 - 32+34
  • [3] 黄河中游河口镇至龙门区间水土保持与水沙变化[M]. - 黄河水利出版社 , 冉大川等编著, 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