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变迁与经济增长:理论与经验证据

被引:4
|
作者
何雄浪 [1 ]
杨盈盈 [2 ]
机构
[1] 西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
[2] 不详
关键词
制度变迁; 经济增长; 新经济地理学; 分位数回归;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124.1 [国民经济现代化]; F121 [社会经济结构与体制];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在新经济地理学理论分析框架下,笔者构建了包含制度要素的多地区两部门的经济理论模型,阐明了经济体产出增长率决定于制度变迁的内在机理,认为制度质量的提高,制度对生产要素的产出弹性的影响程度的增强,能对经济增长产生积极的正向影响。随之本文采用2000—2012年的省际面板数据,以市场分配资源程度、国有化程度和腐败程度作为制度变迁的代理变量,利用混合回归、动态面板回归以及面板分位数回归三种不同的计量实证方法,探究了制度变迁与我国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混合回归和动态面板回归结果表明市场分配资源程度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为正,国有化程度、腐败程度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为负;分位数回归结果显示对于不同的区域,这些变量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存在一定的异质性:相比于东部发达地区而言,提高中西部地区市场配置资源力度能更大程度地促进经济增长,中西部地区的国有化经济成分对区域经济的抑制作用要比东部地区严重,腐败对所有区域的经济增长均产生了负作用,但程度不同。
引用
收藏
页码:79 / 85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5 条
  • [2] 中国各地区市场化相对进程报告
    樊纲
    王小鲁
    张立文
    朱恒鹏
    [J]. 经济研究, 2003, (03) : 9 - 18+89
  • [3] 经济增长导论[M]. 北京大学出版社 , (美)查尔斯·I.琼斯(CharlesI.Jones)著, 2002
  • [4] The Colonial Origins of Comparative Development: 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Reply[J] . Daron Acemoglu,Simon Johnson,James A. Robinson. 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 2012 (6)
  • [5] Decentralization and Corruption: Evidence from U.S. Federal Transfer Programs[J] . Raymond Fisman,Roberta Gatti. Public Choice . 2002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