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术期刊
论文检测
AIGC检测
热点
更多
数据
三论灾害研究的理论与实践
被引:473
|
作者
:
史培军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环境演变与自然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史培军
机构
:
[1]
北京师范大学环境演变与自然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来源
:
自然灾害学报
|
2002年
/ 03期
关键词
:
灾害科学框架;
区域灾害形成过程;
允许灾害风险水平;
安全社区;
D O I
:
10.13577/j.jnd.2002.0301
中图分类号
:
X43 [自然灾害及其防治];
学科分类号
:
摘要
:
在作者分别于 1991年发表的《论灾害研究的理论与实践》和 1996年发表的《再论灾害研究的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上 ,评述了最近 6年来灾害科学研究的进展 ,提出了灾害科学的基本框架 ,进一步完善了“区域灾害系统论”的理论体系 ,提出了当前灾害科学的主要学术前沿问题。文章并就资源开发与灾情形成机理与动态变化过程进行了综合分析 ,阐述了区域灾害的形成过程 ,进一步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角度 ,就建设安全社区 (区域 )提出了“允许灾害风险水平”的区域发展对策。
引用
收藏
页码:1 / 9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加强我国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及其对生态环境安全影响的研究——从荷兰“全球变化开放科学会议”看人地系统动力学研究的发展趋势
史培军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资源科学研究所
史培军
宋长青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资源科学研究所
宋长青
景贵飞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资源科学研究所
景贵飞
[J].
地球科学进展,
2002,
(02)
: 161
-
168
[2]
空间不完备信息在区域自然灾害风险评估中的处理与应用──理论部分
刘新立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资源科学研究所、教育部环境演变与自然灾害开放研究实验室!北京100875
刘新立
史培军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资源科学研究所、教育部环境演变与自然灾害开放研究实验室!北京100875
史培军
[J].
自然灾害学报,
1999,
(04)
: 1
-
8
[3]
人为因素在农业旱灾形成过程中所起作用的探讨──以河北省旱灾脆弱性研究为例
商彦蕊,史培军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国家教委环境演变与自然灾害开放研究实验室,北京师范大学资源科学研究所,
商彦蕊,史培军
[J].
自然灾害学报,
1998,
(04)
: 35
-
43
[4]
以历史灾情资料为依据的农业自然灾害风险评估方法
黄崇福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资源科学研究所国家教委环境演变与自然灾害开放研究实验室
黄崇福
刘新立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资源科学研究所国家教委环境演变与自然灾害开放研究实验室
刘新立
周国贤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资源科学研究所国家教委环境演变与自然灾害开放研究实验室
周国贤
李学军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资源科学研究所国家教委环境演变与自然灾害开放研究实验室
李学军
[J].
自然灾害学报,
1998,
(02)
: 4
-
12
[5]
再论灾害研究的理论与实践
史培军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系
史培军
[J].
自然灾害学报,
1996,
(04)
: 8
-
19
[6]
中国重大自然灾害及减灾对策(总论)[M]. 科学出版社 , 国家科委全国重大自然灾害综合研究组编, 1994
[7]
Regions of Risk. Kenneth H. Singapore Publisher Ltd . 1997
←
1
→
共 7 条
[1]
加强我国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及其对生态环境安全影响的研究——从荷兰“全球变化开放科学会议”看人地系统动力学研究的发展趋势
史培军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资源科学研究所
史培军
宋长青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资源科学研究所
宋长青
景贵飞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资源科学研究所
景贵飞
[J].
地球科学进展,
2002,
(02)
: 161
-
168
[2]
空间不完备信息在区域自然灾害风险评估中的处理与应用──理论部分
刘新立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资源科学研究所、教育部环境演变与自然灾害开放研究实验室!北京100875
刘新立
史培军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资源科学研究所、教育部环境演变与自然灾害开放研究实验室!北京100875
史培军
[J].
自然灾害学报,
1999,
(04)
: 1
-
8
[3]
人为因素在农业旱灾形成过程中所起作用的探讨──以河北省旱灾脆弱性研究为例
商彦蕊,史培军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国家教委环境演变与自然灾害开放研究实验室,北京师范大学资源科学研究所,
商彦蕊,史培军
[J].
自然灾害学报,
1998,
(04)
: 35
-
43
[4]
以历史灾情资料为依据的农业自然灾害风险评估方法
黄崇福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资源科学研究所国家教委环境演变与自然灾害开放研究实验室
黄崇福
刘新立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资源科学研究所国家教委环境演变与自然灾害开放研究实验室
刘新立
周国贤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资源科学研究所国家教委环境演变与自然灾害开放研究实验室
周国贤
李学军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资源科学研究所国家教委环境演变与自然灾害开放研究实验室
李学军
[J].
自然灾害学报,
1998,
(02)
: 4
-
12
[5]
再论灾害研究的理论与实践
史培军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系
史培军
[J].
自然灾害学报,
1996,
(04)
: 8
-
19
[6]
中国重大自然灾害及减灾对策(总论)[M]. 科学出版社 , 国家科委全国重大自然灾害综合研究组编, 1994
[7]
Regions of Risk. Kenneth H. Singapore Publisher Ltd . 1997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