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性人格:人工智能主体资格的私法构设

被引:35
作者
王春梅
冯源
机构
[1] 天津师范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技术人”; 技术性人格; 伦理性人格; 有限人格;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13 [民法]; TP18 [人工智能理论];
学科分类号
030105 ; 081104 ; 0812 ; 0835 ; 1405 ;
摘要
就方法论而言,人工智能体的主体资格完全可以在与自然人法律人格相切割,并在与物格相区隔的基础上得以证成,也即反向验证,人工智能作为技术造物,可以从自然人人格中分解出技术性人格,借助于法律拟制技术获得相应的法律位格;正向验证,人工智能的自主性和社会性使其难以被融入物格层次结构,从而应当纳入主体范畴。在具体制度构设时,可以在规范称谓上以"技术人"称之,以保持与自然人、法人的名称同构,并对其主体资格的取得和终止设置登记要求;在财产—责任机制上,不设主体资格准入之财产强制,但对其所有人或管理人配置以补充连带责任,求得交易安全与产业发展之平衡;在权利能力范围上,严格限定为财产法领域,以维护自然人在亲属法和身份法领域之伦理性、目的性,并由此揭示出人工智能体人格之有限性。
引用
收藏
页码:69 / 80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37 条
[1]   Robot rights? Towards a social-relational justification of moral consideration [J].
Coeckelbergh, Mark .
ETHICS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2010, 12 (03) :209-221
[2]  
人工智能大爆炸.[M].路易斯·德尔·蒙特.海天出版社.2018,
[3]  
人工智能简史.[M].刘韩.人民邮电出版社.2018,
[4]  
人工智能与法律的对话.[M].彭诚信.上海人民出版社.2018,
[5]  
人工智能改变未来.[M].野村直之.东方出版社.2018,
[6]  
智能的本质.[M].皮埃罗·斯加鲁菲.人民邮电出版社.2017,
[7]  
人工智能简史.[M].约翰·马尔科夫.浙江人民出版社.2017,
[8]  
人工智能.[M].李开复;王咏刚.文化发展出版社有限公司.2017,
[9]  
理性、自由与实践批判.[M].刘敬东.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10]  
乡土中国 ; 生育制度 ; 乡土重建.[M].费孝通; 著.商务印书馆.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