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土地利用变化的东莞市海岸带生态风险研究

被引:22
作者
张慧霞 [1 ]
庄大昌 [1 ]
娄全胜 [2 ]
机构
[1] 广东商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
[2] 国家海洋局南海海洋勘察与环境研究院
基金
广东省科技计划;
关键词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 土地生态风险; 景观格局; 海岸带;
D O I
10.15957/j.cnki.jjdl.2010.03.021
中图分类号
F301.24 [土地开发与利用];
学科分类号
083306 ; 0903 ;
摘要
利用2000、2006年东莞市ETM和SPOT遥感影像数据,基于RS、GIS技术和统计分析方法,选取土地利用指数和景观格局指数分析东莞市海岸带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时空特点和结构演变,研究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地生态系统造成的风险。结果表明:东莞市海岸带土地利用变化的主导类型是围垦养殖用地的急剧减少和居住用地、工矿用地的大量扩张导致对景观的控制作用增强。在人类活动对土地的扰动作用日益加强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趋同性的双重影响下,景观的异质性程度增加,斑块在空间上的连接度降低,破碎化程度增大,土地生态风险程度增大。
引用
收藏
页码:489 / 493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城市化过程对土地覆被空间格局的影响研究——以湖南省长沙市为例 [J].
董明辉 ;
魏晓 ;
邹滨 .
经济地理, 2009, 29 (12) :2001-2005
[2]   基于GIS的渭河下游河流沿线区域生态风险评价 [J].
李谢辉 ;
王磊 ;
李景宜 .
生态学报, 2009, 29 (10) :5523-5534
[3]   基于景观结构和空间统计学的区域生态风险分析 [J].
谢花林 .
生态学报, 2008, (10) :5020-5026
[4]   基于景观格局的海岛开发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J].
王常颖 ;
张杰 ;
辛红梅 ;
付军 .
生态学报, 2008, (06) :2811-2817
[5]   ETM+影像亚像元级城市土地覆盖组分丰度提取——以南京市为例 [J].
李素 ;
李文正 ;
周建军 ;
施润和 ;
庄大方 .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2008, (02) :17-22
[6]   基于景观结构的城乡交错带生态风险分析 [J].
荆玉平 ;
张树文 ;
李颖 .
生态学杂志, 2008, (02) :229-234
[7]   干旱区城市化过程中的生态风险评价模型及应用——以河西地区城市化过程为例 [J].
孙心亮 ;
方创琳 .
干旱区地理, 2006, (05) :668-674
[8]   基于TM的渤海海岸带1988~2000年生态环境变化 [J].
刘宏娟 ;
郑丙辉 ;
胡远满 ;
李子成 ;
雷坤 ;
万峻 .
生态学杂志, 2006, (07) :789-794
[9]   景观格局分析法与土地利用转换矩阵在土地利用特征研究中的应用 [J].
蔡为民 ;
唐华俊 ;
吕钢 ;
陈佑启 .
中国土地科学, 2006, (01) :39-44
[10]   洞庭湖流域区域生态风险评价 [J].
卢宏玮 ;
曾光明 ;
谢更新 ;
张硕辅 ;
黄国和 ;
金相灿 ;
刘鸿亮 .
生态学报, 2003, (12) :2520-2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