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师生共同体”:概念辨析与现实重构

被引:83
作者
龚放
机构
[1] 南京大学教育研究院
关键词
大学; 师生共同体; 互动; 创生;
D O I
10.16298/j.cnki.1004-3667.2016.12.02
中图分类号
G640 [高等教育理论];
学科分类号
040106 ;
摘要
大学应当是"师生共同体"。师生课堂上的互动及课后的密切接触,构成了大学师生共赢的局面。它包括认知拓展、情感互通和共生、创生等三重境界。大学"师生共同体"的现实重构尽管困难重重,却是势在必行、时不我待之举。对于旨在创建一流大学、一流学科的我国高校而言,需要控制招生规模,增加一线教师,提高师生比;实行本科生导师制;鼓励教授们设立本科生接待日;加大学生问责的权重。
引用
收藏
页码:6 / 10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教授上讲台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必由之路[M] 龚放; 等著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
[2]  
大学教师的道与德[M] 徐弢; 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9,
[3]  
回归大学之道[M] (美) 博克; 著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
[4]  
大学之理念[M] (德) 雅斯贝尔斯; 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6,
[5]  
人与世界[M] 夏中义主编;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6]  
高等教育哲学[M] (美)约翰·S.布鲁贝克(JohnS.Brubacher)著;王承绪等译; 浙江教育出版社 2001,
[7]  
什么是教育[M] (德)雅斯贝尔斯(Jaspers;K.)著;邹进译; 三联书店 1991,
[8]  
科技发达时代的大学教育[M] [英]阿什比(E·Ashby) 著;滕大春;滕大生 译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