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保育:一个乡村秩序建设的新思路

被引:4
作者
张秀梅 [1 ,2 ]
机构
[1] 上海大学社会学院
[2] 浙江省社会科学院公共政策研究所
关键词
现代性; 乡村秩序; 国家—社会—市场; 社会保育;
D O I
10.14167/j.zjss.2016.09.017
中图分类号
C912.82 [农村社会学];
学科分类号
083304 ;
摘要
随着现代性的增长,中国乡村社会从封闭静态的秩序向开放动态的秩序转变。文章以"国家—社会—市场"的三维框架对乡村秩序进行分析,国家与市场两种力量的强大及两者的合谋导致社会力量趋向弱小,进而形成一种不平衡的乡村秩序。基于此,提出乡村秩序建设的新思路——社会保育,即对乡村社会力量的保护和培育。由国家力量主导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由知识分子和新乡贤主导的新乡村建设,以及由草根力量自发的基层自治是三种社会保育的途径和方法。
引用
收藏
页码:66 / 72+95+158 +95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3]   经济能人治村:中国乡村政治的新模式 [J].
卢福营 .
学术月刊, 2011, 43 (10) :23-29
[5]   构建以社会自治功能为导向的农村社会组织机制 [J].
刘义强 .
东南学术, 2009, (01) :79-85
[6]   现代农业的基本特征与着力点 [J].
陶武先 .
中国农村经济, 2004, (03) :4-12+33
[7]   比较现代化·市民社会·新制度主义——关于20世纪80、90年代中国政治研究的三个理论视角 [J].
陈明明 .
战略与管理, 2001, (04) :109-120
[8]   村民自治中的乡村关系及其出路 [J].
程同顺 .
调研世界, 2001, (07) :30-33+41
[9]  
国家与社会.[M].邓正来; 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10]  
村治变迁中的权威与秩序.[M].吴毅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