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商直接投资是否具有“污染光环”效应?

被引:78
作者
李金凯 [1 ]
程立燕 [1 ]
张同斌 [2 ]
机构
[1] 东北财经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
[2] 东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关键词
外商直接投资; 阶段转换; 环境污染; 面板平滑转移模型;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832.6 [汇兑、对外金融关系]; X22 [环境与发展];
学科分类号
1201 ; 020204 ; 083001 ;
摘要
FDI是否引致并加剧了环境污染一直受到学界和政界的关注,并存在较大争议,形成了"污染光环"和"污染避难所"两种相互对立的假说。其中,"污染光环"假说认为,FDI通过技术溢出效应提升了东道国环境质量,而"污染避难所"假说认为发达国家企业将产业链中高污染、高能耗部分转移至发展中国家,造成了其环境质量恶化。本文将两种针锋相对的假说进行融合,认为FDI对环境污染的影响会随着经济发展和自身累积阶段的不同而呈现非对称特征,而不是非正即负,因此,将经济发展阶段和FDI自身累积分别作为转换变量,构建FDI对环境污染的面板平滑转移(PSTR)模型,研究结论如下:(1)外商投资通过发挥"示范效应"、"溢出效应"和"竞争效应"等促进了我国环保技术水平,支持了"污染光环"假说,即FDI并不是引起我国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2)FDI对环境污染的影响程度随经济发展阶段的变迁存在两个转换机制,分别在人均收入达到0.527和1.027时实现转换,并且由于规模效应、结构效应和技术效应间的平衡,使得FDI随人均收入的提高抑制程度先缓慢减弱后迅速上升,最终稳定在0.165附近。(3)FDI对环境污染的影响在自身累积量为1.999处实现低区制往高区制的转变,且转换速度适中。并且,在FDI累积较低阶段,FDI对环境污染的影响不显著,但当FDI累积量超过门限值,FDI投资结构进一步升级促使其对环境污染的抑制效果开始显现。基于此提出建议:(1)在实行严格FDI进入标准、优化FDI投资结构的基础上,持续引进FDI。(2)应该适时适度地调整FDI引入政策,引导过剩FDI在城市间、产业间合理流动,实现FDI在不同城市间与不同产业间的科学分布和优化配置。
引用
收藏
页码:74 / 83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FDI对中国工业生态效益的影响 [J].
孟庆雷 ;
刘钻扩 ;
李成豪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6, 26 (04) :14-21
[2]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贸易效应区域差异研究 [J].
张宗斌 ;
辛静静 .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6, 61 (02) :89-96
[3]   技术差距变动、研发资源驱动与技术进步效应 [J].
张同斌 ;
李金凯 ;
高铁梅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6, 26 (01) :131-139
[4]   产业集聚、技术创新与环境污染的内在联系 [J].
原毅军 ;
谢荣辉 .
科学学研究, 2015, 33 (09) :1340-1347
[5]   FDI、政府监管与中国水污染——基于产业结构与技术进步分解指标的实证检验 [J].
张宇 ;
蒋殿春 .
经济学(季刊), 2014, 13 (02) :491-514
[6]   外商直接投资、地方政府竞争与环境污染——基于财政分权视角的经验研究 [J].
邓玉萍 ;
许和连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3, 23 (07) :155-163
[8]   FDI对环境的影响存在门槛效应吗——基于中国220个城市的检验 [J].
李子豪 ;
刘辉煌 .
财贸经济, 2012, (09) :101-108
[9]   外国直接投资对中国环境的影响——来自工业行业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J].
盛斌 ;
吕越 .
中国社会科学, 2012, (05) :54-75+205
[10]   中国工业环境效率的库兹涅茨曲线检验 [J].
袁鹏 ;
程施 .
中国工业经济, 2011, (02) :7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