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责任主权:理论缘起、演化脉络与争议挑战

被引:10
作者
毛维准 [1 ]
卜永光 [2 ]
机构
[1] 德国康斯坦茨大学政治系
[2]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政治学教研部
关键词
主权; 负责任主权; 责任; 大国责任; 国际责任;
D O I
10.14093/j.cnki.cn10-1132/d.2014.02.006
中图分类号
D80 [外交、国际关系理论];
学科分类号
0302 ; 030206 ; 030208 ; 1407 ;
摘要
"负责任主权"是当前国际关系主权理论面对的新议题,这是主权理论在时间与空间维度上嬗变的必然结果。它一方面源于主权概念之历史逻辑与内在的"正当性"要求,另一方面也是国家应对当前全球问题的一种理论选择。"负责任主权"理论并不是对传统主权理论的单纯挑战或背离。在从"权利"、"控制"与"能力"视角走向"责任"视角的过程中,"负责任主权"实际上与主权的特定历史传统(如"大国责任")一脉相承;同时,它在概念建构过程中也逐渐丰富其内涵,从最初的"保护"、"预防"与"反应"功能扩充到"构建/重建"乃至于"关怀"功能。当前"负责任主权"研究逐渐体现出"自由论"与"社群论"两种不同的责任观。作为一种新框架,"负责任主权"已经在结构、逻辑、标准、内容与层次方面展现出若干理论特征。尽管面临许多理论争议与实践挑战,"负责任主权"中的某些因素有助于推动中国主动地融入国际社会,缓解崛起过程中的困境,展现负责任的国际形象。
引用
收藏
页码:42 / 63+156 +156-157
页数:24
相关论文
共 33 条
[1]   负责任的保护:建立更安全的世界 [J].
阮宗泽 .
国际问题研究, 2012, (03) :9-22
[2]   中国国际责任的层次分析 [J].
周鑫宇 .
国际论坛, 2011, (06) :6-11+77
[3]   “利维坦”的命运——从霍布斯到施密特 [J].
冯小茫 .
科学·经济·社会, 2011, 29 (03) :100-104+108
[4]   从国际责任的认定与特征看中国的国际责任 [J].
李东燕 .
现代国际关系, 2011, (08) :52-57
[5]   中国的世界秩序理念与国际责任 [J].
周方银 .
国际经济评论, 2011, (03) :36-51+3
[6]   大国协调与国际安全治理 [J].
郑先武 .
世界经济与政治, 2010, (05) :49-65+157
[7]   迈向责任理念的中国主权及其实践 [J].
赵洲 .
南京社会科学, 2009, (05) :112-117
[8]   负责任主权、大国合作与国际秩序——评《权力与责任:构建跨国威胁时代的国际秩序》 [J].
王燕 ;
魏玲 .
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 2009, 26 (02) :147-152
[9]   “中国的国际责任观”研讨会综述 [J].
李枏 .
当代亚太, 2008, (06) :150-155
[10]   试论中国在非洲内部冲突处理中的作用——从“保护的责任”理论谈起 [J].
袁武 .
西亚非洲, 2008, (10) :58-6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