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同建构视角下的两岸青年交流

被引:4
作者
李家新
机构
[1] 广州大学教育学院
关键词
认同建构; 两岸青年; 青年交流; 青年工作;
D O I
10.19633/j.cnki.11-2579/d.2018.0022
中图分类号
D432.6 [青年工作];
学科分类号
0302 ;
摘要
两岸青年交流应以认同建构为价值旨归,合理应对"国家认同"与"族群认同"、"文化认同"与"政治认同"、"建构性认同"与"原生性认同",以及两岸青年认同之间的张力。从认同建构的视角来看,当前两岸青年交流可划分为围绕"共同认知""共同情感"与"共同体验"的三种基本类型,未来两岸青年交流工作应着力改善话语交流形式,建构两岸青年"交往理性";完善文化影响方式,塑造两岸青年"共同情感";加强社群与机制建设,强化两岸青年"双重联结"。
引用
收藏
页码:45 / 51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2]   “认知-情感-利益”:两岸青年交流模式的发展与演变 [J].
艾明江 .
中国青年研究, 2017, (01) :37-44
[3]   从“反服贸”、“反课纲”运动透析台湾公民教育困局 [J].
李家新 ;
张宝蓉 .
台湾研究集刊, 2016, (05) :43-49
[4]  
两岸青年交流的现状、问题与对策分析.[J].王珊珊;.现代台湾研究.2016, 05
[5]   传播思想史的“两条河流” [J].
卞冬磊 .
国际新闻界, 2016, 38 (08) :6-17
[6]   互联网背景下两岸青年交流的新动态、新趋势与新思考 [J].
范周 .
人文天下, 2016, (08) :29-32
[8]   当前台湾青年的国家认同现状与问题建议 [J].
陈星 .
中国青年研究, 2016, (02) :24-29
[9]   两岸青年交流的制度化研究 [J].
唐桦 .
台湾研究集刊, 2015, (05) :25-31
[10]   交互式冲突解决方法及其在两岸青年交流中的实践与启示 [J].
石勇 .
青年探索, 2014, (05) :39-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