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权转移及容积率奖励在我国的适用性探讨

被引:9
作者
张国俊
汤黎明
机构
[1]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
关键词
开发权转移; 容积率奖励; 土地所有权; 手段创新;
D O I
10.14018/j.cnki.cn13-1085/n.2011.14.187
中图分类号
F301 [土地经济学];
学科分类号
082802 ; 1204 ; 120405 ;
摘要
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土地所有权、开发权制度、城市规划体系等制度对比,尝试论证国外纯粹的开发权转移及容积率奖励在我国并不适用。我国应通过中国特色的城市规划与土地管理创新手段来达到国外开发权转移及容积率奖励所要实现的目标。
引用
收藏
页码:80 / 82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土地发展权制度国际比较及对我国的借鉴 [J].
臧俊梅 ;
张文方 ;
李明月 ;
韩书成 ;
欧阳静华 .
农村经济, 2010, (01) :125-129
[2]   上海市屋顶绿化发展现状、潜力与对策研究 [J].
万静 .
中国城市林业, 2009, (04) :16-18
[3]   建设用地计划管理下的土地发展权转移与交易——土地计划管理体制改革的“浙江模式”及其全国含义 [J].
汪晖 ;
陶然 .
中国经贸导刊, 2009, (01) :27-28
[4]   易地代保和土地开发权转移比较 [J].
屠帆 ;
卫龙宝 ;
张佳 .
中国土地科学, 2008, (02) :29-35
[5]   “土地开发权转移”对中国耕地保护的启示 [J].
丁成日 .
中国改革, 2007, (06) :72-73
[6]   文化遗产保护领域中的发展权转移 [J].
沈海虹 .
中外建筑, 2006, (02) :50-51
[7]  
国外利用开发权转移方法进行老城历史保护的做法[J]. 林永新.城市规划通讯. 2005(05)
[8]  
国外利用开发权转移方法进行老城历史保护的做法[J]. 林永新.城市规划通讯. 2005 (05)
[9]   利用非强制型城市设计引导手法改善城市环境──浅析美、日两国的经验,兼论我国借鉴的可行性 [J].
黄大田 .
城市规划, 1999, (06) :39-42+63
[10]   土地所有权主体代表形式比较研究 [J].
姜爱林,易仁川 .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1996, (04) :12-15